-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II 目录 引言 天梯——碳纳米管绳梯 一、纳米与纳米技术 1.纳米 - 1米的十亿分之一 2.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3.纳米技术的提出 4.纳米技术的实现与发展 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5.1.1. 势垒 5.1.2. 隧道效应 5.2. STM的工作原理 5.3 STM的结构 5.3 STM的原理示意图 6.纳米操纵技术 6.1 纳米级微加工后的表面 6.2 移动氙原子 6.3 移动硅原子 6.4 移动硫原子 6.5 移动铁原子 6.6 移动一氧化碳分子 6.7 铁基FeCO分子形成过程 6.8 2002年纳米操纵成像获重大突破 引言 天梯——碳纳米管绳梯 傲立宇宙间,顶天立地的“第二巴别塔”——太空电梯 天梯——碳纳米管绳梯 1982年,科普作家朱毅麟认为天梯的高度至少应该是一颗天上的地球同步卫星那么高。从地面修造一架天梯达到几万千米高的卫星,底部必须是直径358千米粗的柱子,才能支撑得住,才不会被自己的重量压弯,这样的天梯,其底座相当于江苏省的面积那么大。 天梯——碳纳米管绳梯 建设天梯(20世纪90年代提出):同步卫星放下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绳缆到地球。升降机将沿着这个绳缆爬上爬下。 一、纳米与纳米技术 集成电路 一块用来制作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上面有许多的沟槽,这张图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沟槽的深浅和走向。 激光唱片 肉眼看激光唱片(Compact Disk, CD),表面十分光滑。可是,从微观上看,光盘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凹痕和突起。 纳米技术存储器 上图:Millipede - 第一个应用于数据存储的纳米技术 下图:Millipede存储芯片的实验室原型。 激光技术加工合成树脂 日本科学家使用激光技术,用合成树脂制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牛。 1.纳米 - 1米的十亿分之一 纳米(nanometer)——长度单位 nano是十亿分之一的意思 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记作nm 1纳米: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列 20纳米: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2.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 诞生:20世纪末,随着一种新型显微镜(STM)的出现,人们能看清1纳米大小的物质,于是出现了纳米技术,又称毫微米技术。 纳米结构: 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 3. 纳米技术的提出 40年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量子物理学家费曼作过一次题为《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被公认为是纳米技术思想的来源 人物介绍——费曼 费曼对物理学的贡献非常之大,很多物理学家把他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而爱因斯坦是“早先的”物理学之父。 1965年,费曼和朱利安·薛温格、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解,这个学科研究的是光和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光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在弱核反应和超导研究当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纳米技术的实现与发展 直到放大倍率达千万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发明后,纳米技术才真正成为一门科技技术。 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专家预测:未来全球技术发展的9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应用。 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1981年,美国IBM公司设在瑞士苏黎世的实验室里,物理学家葛·宾尼(G.Binnig)和罗·海雷尔(H.Rohrer)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显微镜,他们称其为“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简称STM 。应用这台显微镜人们可以看到原子大小的东西。 STM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国际公认为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宾尼希博士(Gerd K. Binnig)和罗雷尔博士(Heinrich Rohrer)由于扫瞄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y) 上的成就,共同获得 1986 年诺贝尔物理奖。 宾尼希博士于 1978 年加入了 IBM 公司苏黎士研究实验室(Zurich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一个物理研究小组。从 1985~1986 年,宾尼希博士服务于 IBM 公司位于加州圣荷西市的 Almaden 研究中心。1987 年时,宾尼希博士被提名为 IBM 公司的杰出研究人员 (IBM Fellow),目前他仍担任 IBM 苏黎士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 罗雷尔博士(Heinrich Rohrer) 罗雷尔博士于 1960 年完成博士后研究之后,随即加入 IBM 新成立的苏黎士研究实验室(Zu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Y∕T 6540-2021 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pdf
- 第18课 《我的白鸽》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2025-2030中国裹粉市场动向追踪与企业经营发展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工艺评审报告、评审意见汇总表 .docx VIP
- 延安市各区县地表水系图.pdf VIP
- 初一语文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pdf VIP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0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任务单).docx VIP
- 土地增值税清算与最新土地增值税反避税应对实务.ppt VIP
-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