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稿是湖北乔天庆转来的,是全书的前15章。如果得到后面的部分,可以作为电子读物由潜科学网站出版。张学文2004,11,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02BZX027)
信息哲学
——理论 体系 方法
邬 焜 著
2004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信息哲学领域的研究已历23年之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者就提出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信息哲学体系。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研究,作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誉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本书是作者在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造式梳理、综合集成、具体展示信息哲学的全新风貌之作。
本书内容包括10编43章,广泛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信息的哲学量度、信息与熵的理论、信息与复杂性研究、信息与虚拟现实,以及信息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等领域。
本书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体系都是作者多年独创性研究的成果,具有原创性、开拓性、深刻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作者简介
邬焜,男,1953年10月生,汉族,河北涞源人;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4月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从1993年I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任教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邬焜主要从事信息哲学、自然哲学、系统科学、信息经济学、价值哲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9本:《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二人合,第一作者)、《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自然的逻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信息世界的进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信息与社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二人合,第二作者)、《知识与信息的经济》(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二人合,第一作者)、《信息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价值哲学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第一主编);译著1本:《进化与信息》(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教材2本:《系统科学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二人合,第一作者)、《自然辩证法新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哲学研究》、《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要学术贡献是,将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引入哲学,建立了信息哲学,在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社会信息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在对现代系统科学中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中,在自然哲学、价值哲学、知识和信息的经济、信息科学、熵理论、复杂系统研究等一些极为广泛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的领域中,也曾阐发过一些颇有影响的独到见解。
邬焜的成果己被学术界广泛转、摘引和评介,并多次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其事迹曾被《中国科学报》、《陕西日报》、《陕西电台》、《情报科研学报》等报刊多次报道,被誉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时代、信息与哲学的变革
方兴未艾的信息科技革命
信息经济
信息社会
哲学的危机
哲学危机的实质
信息哲学是人类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
信息哲学的兴起
信息世界的发现
在中国诞生的信息哲学
什么是信息哲学?
对弗洛里迪“信息哲学研究纲领”的评价
信息哲学的研究需要怎样的一种“旗帜”
科学的信息科学化
信息科学在现代科学中的特殊地位
信息科学简史
信息科学的体系
信息科学与传统科学之关系
第二编 信息本体论
第四章 信息本质的存在论规定
存在领域的分割
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
信息的本质
第五章 信息形态的哲学分类
自在信息
自为信息
再生信息
社会信息
第六章 信息的质、特性和功能
信息的质
信息的特性
信息的功能
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作为信息接收系统的申农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
信息创生系统
信息实现系统
第八章 三个信息世界和世界模式图示
一、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
二、李伯聪先生的四个世界的理论
三、对李伯聪先生的世界三和世界四关系的分析
四、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尺度上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
五、对社会、社会信息的范围及三个信息世界的进一步考察
六、世界模式
第三编 信息认识论(上)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及其生理基础
第九章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
对认识作信息化解释的不同学科层次
人与环境关系的多层次性与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一层次:信息的自在活动
人的信息活动的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