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程式
张 新 木
翻开《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页,读者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1) 这种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做法蒙蔽了不少读者和批评家,以为普鲁斯特写的是自传,或自传体小说。其实不然。早在1920年,作者在给雷尼埃的信中就写道:“让我告诉您,当您在我的作品中看到回忆录或回忆时,我不能苟同。因为在‘结束’这个词已经写进了最后一卷(尚未出版)的末尾时,现在刚刚出版的这几卷还没有写成。‘我’是一个纯粹的程式,通过回忆现象来激发作品是一个有意识的方法,正如夏多勃里昂那样,在蒙波瓦西埃听到斑鸫鸣叫时,便想起了贡堡的时日。”(2) 言下之意,这部小说的结构排斥了自传,“我”是作者为其作品设计的一个叙述程式。
一
普鲁斯特这段话基本概括了《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这部作品的特色,尤其是小说创作的特色。普鲁斯特在构思他的作品时,曾经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我还注意到,在我虽未有意识地下定决心、却感到自己已准备着手进行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将会遭到巨大的困难。”(3) 因为作者必须将构成过去回忆的不同素材连接起来,而现在与过去的时光又是不可调和的,回忆的假象也是不会持久的。作者感到,用回忆的方法无法找回过去的时光,找回似水年华,找回记忆和才智始终没有找到过的东西。“我们在艺术作品面前无丝毫自由,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4) 所以,他必须发现一条超越自主回忆、摆脱日常事件、实现自由叙述的自然法则。最后,他找到了第一人称的“我”,创造出一个新的叙述程式。若说“我”不能作为自传体小说的标识,或者说《追忆》的叙述模式有那些主要特征,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普鲁斯特在写作《追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远离传记式素材。在普鲁斯特看来,生活呈现的图象实际上给人带来多种不同的感受,如夏夜的皓月使人想起读过的一本书,早晨牛奶咖啡的味道引发出对好天气的希望,一个小时并不是一个小时,而是一只玉瓶金尊,是装满芳香、声音、各种各样计划的雨雪阴晴。过去的生活存在于两种感觉所共有性质的对照中,把两种感觉汇合起来,用一个暗喻使它们摆脱时间的种种偶然,以引出它们的共同本质。人们往往要在另一种事物中才能认识到某事物的美,“在贡布雷的钟声中才让我认识它的中午,在我们的水暖设备的嗝儿声中才让我认识东锡尔的早晨。”(5) 所以,回忆素材并不是要叙述的对象,而是引发另一个回忆和另一种感受的中介,是寻找对照关系的一种方法。显而易见,作品中的叙述者既非普鲁斯特,也非马塞尔,而是作者超越自传体后形成的一个主体叙述者。
其二,从《让·桑德伊》中的“他”到《追忆》中的“我”,并非是从小说体转向自传体。叙述人称的改变使作者找到了一个假想的、泛人称的叙述者。这个虚构的经验主体和写作主体能够摆脱自传体的桎梏,使叙述者既能保持一种客观的眼光,又能在叙述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驳圣伯夫》一书中,作者首次使用“我”这个叙述者。普鲁斯特在该书的开头写道:“不知为什么,对于这一天清晨度过的时间的记忆,我总想把它固定下来,当时我在病中,彻夜难眠,到第二天早晨才上床睡下,睡眠是在白天。”(6) 从《让·桑德伊》经《驳圣伯夫》到《追忆》,这个转变过程的特点是自传的内容在消失,想象的成分在增加。他把自己母亲的几个重要特点移植给外祖母,把兄弟罗伯尔·普鲁斯特从叙述中抹去,把他自己的大学生活删去,渐渐抹去构成自传作品的特征。这个演变导致《追忆》叙述者的出现。
其三,作品中“我”的构成中包括了许多阅读与写作活动,它们并不是作者的真实生活的回忆。《追忆》中有许多读感、叙评、杂记、梗概等成分,如在《重现的时光》中,叙述者对现实主义艺术的看法、对图书的痛苦印象、对民众艺术的概念、对艺术作品价值的思考、对写作的态度、对阅读方法的建议、对感知转移的发现、对爱与恨的描述等等,都是通过“我”来表述的。“我”从形式上看似乎是这些活动的施动者,然而这些活动又不都是作者过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而是现在对过去对此类活动的感受。如叙述者抄录了一大段龚古尔兄弟未曾发表的日记,整整六页,因为“上述的日记使我十分痛苦地看到我对观察和倾听的无能,但这种无能并非整体性的。在我身上存在着一个比较善于观察的人物,但这是个间歇性的人物。”(7) 显然,龚古尔日记中的内容绝不是叙述者自己的经历,但文中对事物的感受却与叙述者有很多相同之处,构成日记的趣闻也是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和写作,叙述者在小说结尾时变成了作家,而普鲁斯特却一直是作家。
其四,小说的叙述顺序(或者说是构成)并不遵循自传体结构。作为小说或自传体小说,它要表现世界和生活,就要清楚的交待出人、时间、地点、关系。而普鲁斯特只是借用了现成的体裁和方法,如叙述、人物、事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在热电厂的应用.doc
- 瓶用聚酯切片色相测试方法探讨.doc
- 三维分布的颗粒群激光粒度分析.doc
- 石灰预处理对树叶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的影响[J].doc
- 四冲程内燃机作功过程分析仪设计.doc
- 四川盆地南部的丹霞地貌.doc
-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区10 种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doc
- 体育与军事.doc
- 透明质酸酶和曲安奈德局部用药对软组织损伤性粘连的影响.doc
- 推广现浇空心楼盖发展节约型混凝土结构.doc
- 美国中小学评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doc
- “错觉论证” 与析取论.doc
- “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 项目的成就与后续发展初探.doc
- 2007 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论文排版要求及格式样张.doc
- A General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us Media Consisting of Obstacles of Different Sizes (Helvetica, 16, 实词首字母大写, 加粗, 居中, 固定 ….doc
- Dreamweaver8 中CSS 样式表的若干问题.doc
- IF 钢铸坯表层洁净度研究.doc
- 澳洲丹霞地貌的特色及其旅游开发.doc
- 从定义概念入手探究机械波的物理含义.doc
- 丹霞地貌的喀斯特现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