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
育性鉴定规程
Fertility evaluation protocol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EGMS) line of rice
2006-12-06 发布 2007-02-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宗修、于永红、陈能、斯华敏、施勇烽、魏兴华、胡国成、许立。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人工气候箱群和田间对水稻光、温敏雄眭核不育系育性的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environmental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EGMS)line of rice
在长日照和俄高温条件下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和俄低温条件下雄性可育的水稻雄性核不育系。通常用S表示。有多种类型,也可统称为水稻环境敏感型雄性核不育系。
2.2
光、温敏雄性不育性environmental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在长日照和绒高温条件下雌配子发育正常,雄配子发育障碍而导致植株结实率下降的程度,是决定制种纯度的关键指标。以镜检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率(即小穗不育度)表示。
2.3
可繁性fertility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在短日照和/或适宜低温条件下雄配子正常发育而导致植株结实的程度,是决定繁种产量的关键指标。以套袋自交结实率表示。也称为可育性。
2.4
不育度degree of male sterility
衡量不育系不育程度的指标,以自交不实率和花粉不育度表示。
2.5
自交结实率ratio of self-fertility
白花授粉的结实率。
2.6
自交不实率ratio of self-sterility
白花授粉的不实率,又称小穗不育度。
3 要求
通过鉴定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每三年按本标准复检。
4 育性评价
4.1 人工气候箱鉴定结果的评价
对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的评价分不育性和可育性(可繁性)两个部分,以不育性为先决条件,对不育性良好的不育系再进一步作可育性评价。不育性和可育性评价以自交结实率为主要指标。具体标准见表1、表2。
表1 人工气候箱光温生态不育性鉴定结果的评价标准
单位:%
温度
小穗不育度 花粉不育度 平均自交不实率 单株最小值 平均花粉不育度 单株最小值 28℃ ≥99.9 ≥99.5 ≥99.9 ≥99.5 24℃ ≥97.5 ≥95.0 ≥95.0 ≥92.0 23℃ ≥95.0 ≥92.0 ≥90.0 ≥87.5 注:光长为13.5 h或14.5 h。
表2 人工气候箱光温生态可繁性鉴定结果的评价标准
单位:%
等级 自交结实率 1 5.0 2 5.0~10.0 3 10.0~20.0 4 20.0 注l:光长为12.5 h或11.5 h。
注2:温度为24℃或23℃。 凡同时符合表1要求的不育系,将其中小穗不育度的数据经sin-1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达到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效应和光周期效应显著而温度效应不显著的不育系为光周期敏感不育型;达到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显著而光周期效应不显著、光温互作效应显著或不显著的不育系为温度敏感不育型;达到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互作效应显著的不育系为光温互作不育型;其余为非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
4.2 鉴定圃检验评价
1) 1000株以上群体农艺性状整齐一致。
2) 不育株率100%,镜检花粉不育度≥99.5%,单株可育度极值≤3%;套袋小穗不育度≥
99.5%,单株可育度极值≤1%。
3)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不育期长且稳定。在当地正常自然栽培下稳定的不育期连续≥30 d,可育期的自然结实率≥30%。
5 检验方法
5.1 人工气候箱检验
5.1.1 播种和移栽
受检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种子经灭菌后统一在鉴定圃内播种。植株生长到5叶期时,选择生长正常、一致的植株移人容器内。进箱前喷药防治病虫害。
对照(以常规品种为可育对照,以生产应用多年、育性稳定达标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为不育对照)同时种植。
5.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 5288-2006 无公害食品 蛤.doc
- NY 5321-2006 无公害食品 荚果.doc
- NY 5324-2006 无公害食品 坚果.doc
- NY 5326-2006 无公害食品 头足类水产品.doc
- NY 5327-2006 无公害食品 鲻科、鲹科、军曹鱼科海水鱼.doc
- NY 5332-2006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doc
- NY_T 221-2006 香蕉树栽培技术规程.doc
- NY_T 427-2007 绿色食品 西甜瓜.doc
- NY_T 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doc
- NY_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稻.doc
- NY_T 1216-2006 东北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规范.doc
- NY_T 1217-2006 境外引进植物隔离检疫规程.doc
- NY_T 1218-2006 黄淮海地区强筋白硬冬小麦.doc
- NY_T 1219-2006 浓缩天然乳胶初加工原料 鲜乳胶.doc
- NY_T 1220.1-20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艺设计.doc
- NY_T 1220.2-20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2部分:供气设计.doc
- NY_T 1220.3-20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3部分:施工和验收.doc
- NY_T 1220.4-2006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4部分:运行管理.doc
- NY_T 1222-200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 工程设计规范.doc
- NY_T 1224-2006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