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界面现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6 Surface chap.6 Surface Chap.7 界面现象 Interfacial Phenomenon 表面与界面(Surface and Interface) 相:系统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 相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明显分界面,简称界面。 界面层----不是几何平面,而是几个分子大小的一薄层。 五种类型: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 一个相为气相的接触面。一个相(液相,固相) 与其本身饱和蒸气相接触的面。 第一节 界面张力 (Interfacial Tension) (一)比表面积 (二)界面张力 (三)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四) 界面热力学 (一)比表面积 (Specific Surface) 分散度: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 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体积比表面: aV =AS/V (AS,V 为物质的总表面积,体积) 质量比表面:as=AS/m (AS,m为物质的总表面积,质量) (二)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 (1)表面分子所处的状态(见图6-1) 内压力: 表面层分子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 压力。 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有自发与外来分子发生化学或物理结合的趋势。 (2)比界面吉布斯函数 (Specific Interfacial Gibbs Function) 在T,P下,可逆地增大表面积需环境做功 δWr’= γdAS γ :比例系数 δWr’=(dG) T,P = γdAS GSUR = γAS GSUR: 界面吉布斯函数 γ= GSUR /AS 比界面吉布斯函数 γ=(?G/?AS)T,p(参见表6-1) (3)界面张力 (Interfacial Tension) (三)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 物质内部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力大小的一种反映。 (a)温度的影响: (见表6-2) 一般,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dγ/dT)0 H2O: dγ/dT= -0.158×10-3 N·m-1·K-1 (b)物质本性的影响(见表6-3) 相互作用力或化学键力越大, γ越大。 一般而言: 金属键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c)邻接相性质的影响: 同一种物质与不同性质的其他物质接触时,表面分子所处的力场不同,表面张力出现明显的差异。(见表6-4) (d)与溶液的组成有关 (四) 界面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of Interfacial) 对组成可变的高度分散的敞开系统,热力学基本方程为: dU=TdS-pdV+γdAs+ΣμBdnB dG=-SdT+Vdp+γdAS+ΣμB dnB 在等温等压定组成下: dG = dGS= d(γAs) = γdAs + Asdγ (a) γ一定:dAs0,dG0 自发 (b)As 一定:dγ0,dG0 自发 (c)As, γ均变化:润湿现象 烧杯烧水,水壶烧水 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二)Laplace方程 (三)毛细现象 (四)表面张力的测定 (五)Kelvin公式和毛细管凝结 (六)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一)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图6-7,图6-8) 凸面时,合力指向液体,附加压力为(+); pe+ps=pl pl -pe=Δp=ps 凹面时,合力指向空间,附加压力为(-); pe=ps+pl pl -pe=-Δp=-ps 附加压力即弯曲液面内(液)外(气)的 压力差。 ? Droplets: Rayleigh round(Brief Communications, p. 128) 雷利的一个预言得到证实 液滴由于表面张力而趋于成为球形。但如果一个液滴带了电,如在喷墨打印机和雷雨云中那样,离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会克服表面张力,使得液滴破裂。一个被称为“雷利极限”的公式给出了一个液滴中电荷的上限,达到这个极限时,液滴会形成细雾,被称为“雷利喷射”。 研究人员采用高速显微镜技术对雾化带电水滴的分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所获得的图像证实了雷利爵士1892年在没有高速显微镜帮助下所做出的一个预言,即液滴在分解前第一步是变成椭圆体。但雷利的其他一些预言却过于牵强。 发件人: Nature Magazine 主题: Nature Contents 09 January 2003 (Vol. 421, 97-194) 日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