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ilesFile教案陶国才_200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麻醉.ppt

UserFilesFile教案陶国才_200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麻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吸入麻醉药降压 血管扩张药降压 硝普钠:  使平滑肌松驰,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  最大用量不宜超过10ug(kg.min),以免引起氰化物中毒。 硝酸甘油:   以松弛容量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强,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三磷酸腺苷:  扩张外周血管作用,但不影响CO及颅内压,增加冠脉血流量。适用于短时间降压。 第七节 其他注意事项 全麻下 体位 缓慢 降压困难者找原因 严密监测 第七节 适应证 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施行手术: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动脉瘤及脑膜血管瘤手术等。 减少手术野的渗血,方便手术操作,同时减少失血。髋关节和脊柱的手术、后颅窝及显微外科手术等。 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等。嗜铬细胞瘤、甲亢 第七节 禁忌证 失血、低血容量性休克; 脑和心肌供血不全(脑血压病变、颈动脉内膜炎) 严重高血压和动脉粥性硬化(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 肝、肾功能不全; 肾移植术后。 其他:①麻醉医师不熟悉;     ②哮喘病人避免使用β受体阻断剂 第七节 并发症 全麻后苏醒延迟 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糊 急性肾衰竭 血栓形成 反应性出血 脑组织贫血(拉钩引起) 第七节 二、全身低温 (hypothermia) 定义:是将机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求达到降低机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 分类: 浅低温:36~34℃ 中低温:34~26℃ 深低温:26℃以下 对生理的影响 适应证 常用降温方法 第七节 对生理的影响 低温能使机体的各重要组织代谢降低、氧耗量减少、因而耐受循环暂停的时间可有显著延长。 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量减少6%~7%,颅内压降低5%。 体温为25℃时,脑氧耗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3,脑血管阻力为正常的2~3倍,脑实质容积缩小约4%。 体温降低至15℃时,脑组织血流供应中断60分钟,还可以不受缺氧的损害而可完全恢复。 第七节 对生理的影响 室颤为低温时的最严重心律失常,最易发生室颤的体温为26℃~24℃。 32~30℃时:心电图改变;低于30℃时,宜用体外循环变温器。 肌松药,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二氧化碳在氧合器中弥散快,在氧合器中给氧的同时加入5%二氧化碳。 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凝血时间延长。28℃以下才有明显变化。 第七节 适应证 深低温(26℃以下)常与体外循环配合进行复杂的心内手术。 中低温(34~26℃):短小的心内手术,或大血管手术必须阻断动脉主干时以保护远心端的脏器功能。 浅低温(36~34℃):脑复苏及神经外科手术。 第七节 常用降温方法 浅低温和中低温可采用体表降温法。 冰水浸浴法:先放入10℃左右冷水内,再加入冰块体温度逐渐降到4℃左右。 冰袋降温法。 变温毯的应用:简便易行、降温速度较慢。 第七节 其他注意事项 常规诱导插管、肌松、扶助呼吸或控制呼吸。 记录呼吸、血压、脉搏、食道或直肠温度。心电监护。 一般停止降温后,食道内温度仍可继续下降2~4℃。 复温:一俟食道内温度升至32~34℃时即可停止复温。 第七节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麻醉平面: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交感神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 脊神经阻滞顺序  交感神经-冷觉-温觉(消失)-温度识别觉-钝痛觉-锐痛觉-触觉消失-运动神经(肌松)-压力(减弱)-本体感觉消失 第五节 第五节 第五节 第五节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对呼吸的影响 对循环的影响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第五节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 分类   腰麻穿刺术 常用局麻药 麻醉平面的调节 并发症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麻醉平面:低平面:<T10       中平面:>T10 <T4 高平面:>T4   局麻药液的比重 第五节 腰麻穿刺术 L3-4间隙上移或下移一个间隙作穿刺点。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穿刺体位;直入法与侧入法; 第五节 第五节 第五节 常用局麻药 5%普鲁卡因:3ml;150~150mg;最多180mg; 加肾上腺素1~5分钟起效;持续1~1.5小时。 0.33%丁卡因:常用10mg;最多15mg;加肾上腺素5~10分钟起效;持续2~3小时。 第五节 麻醉平面的调节 穿刺间隙 病人体位 注药速度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容量及比重 针口方向 身高 第五节 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腰麻后头痛:3%-30%,与穿刺针粗细和穿刺技术有明显关系。主要原因:低压性头痛;颅内血管扩张。 尿潴留 化脓性脑脊膜炎 腰麻后神经并发症 ①脑神经麻痹;②粘连性蛛网膜炎;③马尾丛综合征。 第五节 四、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穿刺术 常用局麻药和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