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MEA之發展史 參考資料:陳道宏,檢測PCBA之FMEA系統建立,碩士論文 1950年,美國格魯曼 Grumman 飛機公司首先提出FMEA,應用於飛機主操控系統的失效分析。 1957年,波音 Boeing 與馬丁 Martin Marietta 公司正式在其工程手冊中列出FMEA之程序。 60年代初期,美國航空太空總署 NASA 將FMEA成功地應用於航太計畫。 1974年,美國軍方出版軍用標準FMEA程序MIL-STD-1629,復於1980年改版為MIL-STD-1629A,它至今仍為全球重要之FMEA參考標準之一。 1985年,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修改MIL-STD 1629A,出版國際標準IEC-812。此外,ISO 9000及歐盟產品CE標誌,也將FMEA視為重要的設計管計與安全分析方法。 在7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受到國際間強大的競爭壓力,不得不導入可靠度工程技術,以提高產品品質與可靠度,FMEA即為當時所使用的工具之一。 80年代以後,許多汽車公司開始發展內部之FMEA手法,引進了定量評點法去評估潛在故障,而與美軍標準漸有差別。隨後汽車業更將FMEA方法應用到製程上。就分析對象之不同,汽車業建立「設計失效分析DFMEA」與「製程失效分析PFMEA」兩套程序,並開始要求零件供應商採用來分析所生產零件之設計與製程。由於各汽車公司的規定不盡相同,卻紛紛要求推行FMEA下,零件供應商的負擔額外沉重。為改善此一現象,在美國品管學會 ASQC 的贊助下,北美三大汽車Ford、Chrysler、General Motor等的「汽車互助團;AIAG」,致力整合各汽車公司之規定與表格。 1993年,在歷經數年的努力後,AIAG終於完成「潛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參考手冊」。藉由此份手冊的指導,汽車工業統一了失效分析的程序與表格,並且奠定了FMEA在工業的地位。 1995年,此份參考手冊完成修定二版,並成為SAE的正式技術文件SAE J-1739。 2003年,高科技電子產業導入FMEA。例如,半導體業的產業特性為產品生命週期短、交期快,市場變動快、風險高、競爭對手多、價格競爭激烈、製程複雜、研發需求強、技術密度高。半導體晶圓製廠維持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即為製程技術、生產效率和產品良率。將FMEA導入於製程技術中,作為半導體製程技術研發與改善有極大的助益。 內 容 何謂可靠度?它與品質的關係為何? 可靠度工業發展史 可靠度工程、品質管制與設計之間的關係 影響可靠度的因素 設計的可靠度 可靠度工程之基本數學基礎 失效時間的機率分配 失效率、可靠度和失效時間機率分配 韋氏分配和指數分配 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系統可靠度預估 可靠度測試 FMEA在硬體上之應用 失效分析概念 可靠度的演進 DISCIPLINE PRODUCT LIFE PHASE Inspection-1940s Manufacturing Statistical SQC Quality Control - 1940/50s Manufacturing and Procurement Quality Control - 1950s Manufacturing and Procurement Reliability - 1950/60s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use Life Cycle Cost - 1960/70s Concept,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use Japanese Quality 1980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正修科技大學工管系 統計式品管緣起 1924年美國貝爾電話研究所W. A. Shewhart 為了管制製品品質,應用統計學技巧推出管制圖法。 日本工業界在二次大戰後W. E. Deming 博士訪日後才引入品管,1950年代急速普及,1960年前後在企業生根, 1965年推廣全面品管概念。 製品不良率漸減與PPM管理 如何管制10-4以下的低不良率與減少不良率已成為現在企業的課題 WHAT IS RELIABILITY A Feeling of Goodness A Product Characteristic An Organization Availability to Perform a Fun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