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實踐導向的專業!!! 時代移轉,教育面臨更多挑戰!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貴人! 第二黃金期─青少年階段 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發現,雖然50%腦神經細胞,是在5~6歲以前成形,然而一直到青少年階段,大腦仍持續成長。 海馬回─海馬回腦神經末端長出大量樹突和突觸,使記憶功能能在這階段大量提高 胼胝體─變大,讓左腦和右腦得以密切合作 大腦皮質─16歲以前顳葉灰質都還在生長,16歲以後才進行修剪和髓鞘化。 (顳葉中的「威爾尼克區」,負責對語言進行解碼) 青少年階段語言能力大幅提昇加上海馬回記憶能力增強,因此這可能是學習第二語言以及提升母語水準的另一個最佳時機 十二個啟發兒童腦力發展秘技摘自商業週刊 讓睡眠工作 利用睡醒後複習 常休息一下 經常訓練大腦 利用遊戲來學習 運用學習地圖 將關鍵資訊歸納整理成圖 運用多重感官 從幼兒開始訓練腦力 改變資訊結構並加以精簡化 閉起眼睛複習 透過音樂來學習 利用故事性記憶法 4種腦波 β腦波:有意識時,專心警覺時、說話、行動、積極及緊張時→適合接受資訊,但耗費精力。 α腦波:放鬆而清醒時,它提供意識和潛意識的橋樑,身心能量耗費較少,腦部活動更為順暢→適合整合資訊及記憶資訊 θ腦波:剛入眠、幻想時,θ腦波對於邊緣系統有非常直接的接觸,所以可以觸發深層記憶、強化長期記憶→容易靈光乍現 δ腦波:沈睡時 3步驟應用 一、讀書時,讓孩子聽節奏強、具有安撫作用的巴洛克音樂,因其與α腦波頻率一致,有利學習吸收。 二、利用睡前放鬆,在腦中回憶白天的學習內容,進入睡眠時,讓θ腦波發揮長期記憶的功能。 三、早上一醒來,立刻複習前一天的課程,記憶效果事半功倍。 結 語 Eric Jensen極力主張我們應該要做一個大腦研究的「消費者」 但也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某人或某處聲稱某種想法是『與腦相容』的,就一股腦地擁護它」,「要很謹慎地引用新發現」,這一點是非常重要。 大腦的研究方興未艾,許多研究成果都有待驗證,我們的確應小心應用,而不要盲目追隨,才能當一個聰明的知識消費者。 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 真正的實驗室是要在教學現場中去實踐 讓我們藉著對認知科學的瞭解,為提升本土語言的教學專業而努力! ~感恩~ A.在學習者本身的學習準備上 實作練習與分享 B.在教學環境的處理上 C.在教學進行中如何獲取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D.在幫助學生的記憶上 E.在教學之後 * 四、意義 形成意義的重要因素有三: 相關性 情緒 情境和組型的形成 相關性 相關性是最常形成意義的一種類型。指的是一個神經元會和附近既有的神經元結構形成連結,如果訊息內容是不相關的,那麼神經元間的連結便不可能形成,相反地,如果相關性的連結越常建立,就越能強化這些連結。 情緒 情緒也能引發意義。強烈的情緒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如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和血管增壓素。這些化學物質會提供大腦一個「這是重要的事情」的訊號。 如果我們能將情緒引導到一種有生產力的狀態,那麼情緒就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儘量引導學生融入各種參與學習的情緒,而不要因為要進行「正經」的學習而設法摒除情緒。 情境和組型的形成 安德魯.柯華德在其著作《形態思考》(Pattern Thinking,1990)中指出,大腦會形成立即性的階層組織以衍生或創造出某些型態。這些型態讓輸入的訊息有一個情境,以免被視為無意義的東西而消除。 兒童發展專家珍.希利說:「具有型態的訊息,意味著新訊息已經和先前發展出來的心智架構充分地組織和結合了。」 學習最好能親身動手做,親自體驗,並且要能和發展出來的型態結合。 科技整合、跨科模式或是主題統整都是可以幫助學生產生更多相關性和情境,以幫助學生瞭解學習之間的相互關聯。 五、注意力 注意力的歷程如下:警覺、尋找方向、確認以及做決定。 「適當的注意力運作」,不僅啟動了許多新的神經元,也要抑制不重要的訊息。 大腦的注意力其實是有選擇性的,如果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所要學習的內容訊息時學習的效果就會大幅的提升。 我們在一天當中,注意力也有高低起伏的循環現象。每一天大約會有16次的循環,每一次的循環大約是90-110分鐘。 哈佛大學亞蘭.霍伯森指出神經系統間的連結與固化的過程,只有在注意力低潮時才能發生。可見注意力低潮也並非無益於學習。 教育工作者應能容許這一段內化醞釀的時間。因此,老師可以在教完新材料之後,讓學生做反思、討論、寫作或畫圖,以整理所學,這樣神經系統間的連結才有充分的時間強化,學習才能更有成效。 如果老師利用這段時間讓學生做規定的作業或計畫,則無法讓大腦有休息的機會。 六、適度壓力 雅各和納德爾(Jacobs and Nadel,1985,1p84)認為,在壓力下思考和記憶都會受到影響,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都會減弱。此外在壓力之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