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8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3 期 Chin Crit Care Med ,March 2014 ,Vol.26 ,No.3
·论著·
四逆汤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明祺 鲁俊 程璐 吕海 王醒
【摘要】 目的 观察四逆汤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n =6)、模型组(n =30)和四逆汤组(n =30)。 腹腔注射脂多糖
66 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
(LPS )5 mg/kg 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四逆汤组于制模后即刻灌胃四逆汤 5 g/kg ;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
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分别于制模后 2、12、24、48 、72 h 经眼眶采血后处死大鼠,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 抗原
(HLA-DR )表达水平,并观察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制模后 2 h 模型组 IL-1 水平(ng/L )即逐渐升高,至
48 h 达峰值(4.07±0.10 )后逐渐下降;四逆汤组则于制模后 12 h 达峰值(2.98±0.12 )后逐渐下降。 模型组和四
逆汤组 IL-6 水平(ng/L )分别于制模后 12 h(91.39±1.55 、73.00±2.38 )、48 h (82.51±1.49 、64.68±1.68 )达到
两个高峰。 模型组 IL-10 水平(ng/L )于制模后2 h 达高峰(86.66±6.12 )后逐渐下降;四逆汤组于制模后 12 h 短
P >0.05)。 模型
暂下降(71.61±2.35 )后逐渐上升,至48 h 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109.09±4.77 比 124.01±7.89,
组 TNF-α 水平(ng/L )逐渐升高至48 h 达峰值(83.37±3.79 );四逆汤组升高至 12 h 达峰值(48.52±1.21 ),
P >0.05)。 实验过程中,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汤组各时
72 h 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18.59±1.97 比 15.50±2.68,
间点 IL-1、IL-6、TNF-琢 明显下降,IL-10 明显升高。 模型组和四逆汤组 HLA-DR 表达(滋g/L )于制模后2 h 达峰
值(4.86±0.15 、4.85±0.17 ),随后逐渐下降;四逆汤组于制模后48 h 和 72 h 时 HLA-DR 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
高(48 h :4.21±0.12 比 2.74±0.16 ,72 h :3.80±0.09 比 2.27±0.12 ,均 P <0.01)。光镜下观察显示:制模后2 h ,模
型组和四逆汤组肠黏膜均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绒毛受损严重;于制模后 12 h 起,四逆汤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
型组明显减轻,小肠黏膜绒毛修复较模型组更完整。 结论 四逆汤可调节脓毒症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促进
肠黏膜的修复,保护肠道功能,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脓毒症; 四逆汤; 炎症反应失衡; 免疫功能; 肠道功能; 大鼠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Sini decoction 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immune
function in septic rats Chen Mingqi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