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驱动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docVIP

压力驱动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物化处理方法综述 楼 斌 邱才娣 吴玉勇 姜晨竞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9) 摘要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物化处理方法(单独和综合)的适用性和运行情况,着重阐述了混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氨氮吹脱技术、吸附、反渗透、纳滤和电渗析法的原理及优缺点。提出应从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各方法适用范围、处理成本、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组合。 关键词 物化法 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A review of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s for removal of recalcitrant contaminants from landfill leachate Lou Bin,Qiu Caidi,Wu Yuyong,Jiang Chenji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Resource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9) Abstract: The technical applicability and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physico-chemical techniques (individual and/or combined) for landfill leachate were reviewed. A particular focus was given to coagulation–flocculation,chemical precipitation,ammonium stripping,adsorption,reverse osmosis,nanofiltration and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various techniques were evaluated.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method for landfill leachate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ate,technical applicability and constraints,cost-effectiveness,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Keywords: physico-chemical techniques;landfill;leachate 填埋法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全世界高达95%的生活垃圾是用这种方法处理和处置的[1]。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后,进行物化和生物降解反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部分被转化为简单的有机、无机形态,此过程为矿质化作用;另一部分包括难降解态的部分则转化为垃圾层中的有机组分——腐殖质,此过程为腐殖化作用。由于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渗入填埋场,再加上垃圾的生物化学和化学降解作用,产生了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即渗滤液。 在垃圾降解的产酸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FA)大量产生,生化耗氧量与化学耗氧量(BOD/COD)之比为0.4~0.5[2],故年轻的渗滤液易用生化法处理。但在垃圾降解的产甲烷阶段,渗滤液中VFA含量下降,pH升高,腐殖质占主要成分。成熟渗滤中BOD/COD小于0.1,且含有大量有毒物质[3],难用生化法处理。 尽管渗滤液的特性与垃圾种类、降解程度、场址水文状况、气候变化、填埋场年龄、运行方式等有关[4],但成熟渗滤液的共同特征是氨氮(3 000~5 000 mg/L)和COD(5 000~20 000 mg/L)含量高,且BOD/COD小于0.1[5]。即使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的50年内,仍将产生高浓度的渗滤液。如果操作不适,必将污染周围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符合各国排放标准的需要,全世界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渗滤液回灌、人工湿地、生化法和物化法等不断取得新进展[6-8]。 本文主要综述了难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物化方法,包括原理、适用条件、运行效果和优缺点等,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物化法 1.1 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是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在渗滤液处理工艺中,它的作用主要用于渗滤液中的悬浮物、不溶性COD、脱色以及重金属的去除,对氨氮也有一定去除效果。 混凝沉淀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