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 早在19世纪,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致死原因。1959年Fletcher倡导并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但由于未能很好利用挽救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口,而导致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佳,并认为栓塞性冠状动脉闭塞并不是AM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解剖的研究,再次认识到90%以上的AMI是由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所引起的,因此重新进行AMI的溶栓治疗研究。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 根据动物实验研究, 这一时间窗大约为6h。在该时间窗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溶栓治疗的问世使AMI的治疗跨进了新的时代:AMI的再灌注治疗时代,其意义在于治疗的重点从被动地防治并发症,向主动地治疗导致AMI原因的转变。
??? 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AMI溶栓治疗与安慰剂对比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溶栓治疗, 降低病死率效果越明显,但对6~12h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仍可获益。溶栓治疗受益的机制包括挽救心肌和对梗死后心肌重塑的有利作用。
溶栓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分类
??? 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可经纤溶酶作用从精氨酸-赖氨酸键上分解成可溶性产物,使血栓溶解。溶栓药物为内源性或外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故也称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物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则难以发挥作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溶栓药为链激酶、尿激酶、茴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单链尿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这些药物的主要缺点是对纤维蛋白无特异性,诱发血栓溶解同时伴有严重出血,且半衰期短。较新纤溶药如t-PA,scu-PA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但人体应用仍有出血并发症。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对溶栓药进行结构改造,高效特异的新溶栓剂已应用于临床。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及正在研究开发的溶栓药物可划分为三代产品:
??? 第一代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urokinase,UK)和链激酶(streptokinase,SK),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第二代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ateplase,t-PA)、阿尼普酶(anti-streplase,APSAC)等、重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ar-uplase, scu-PA)、前尿激酶(pro-urokinase, pro-UK)、重组葡激酶(recombinant staphylokinase)及其衍生物、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ntistrep-lase, APSAC)等,具有纤维蛋白选择特性。
??? 第三代溶栓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对第二代产品进行改造而制成的新的产品,主要特点是半衰期延长,适合静脉给药。这类药包括t-PA的变异体如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兰托普酶(lanetoplase,n-PA)、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NK-tPA),吸血蝙蝠唾液纤溶酶原激活剂(vampire bat saliv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 Bat-PA),重组嵌合型溶栓药物,抗体导向溶栓药物和磁导向溶栓药物等。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 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 0.2 mV,肢体导联≥0.1 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 ),起病时间 12 h,年龄75岁(ACC/AHA指南列为I类适应证);
??? 2.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收缩压 100 mmHg)或心率增快 (100次/min)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 3.ST段抬高,年龄≥75岁。对这类患者,无论是否溶栓治疗,AMI死亡的危险性均很大。尽管研究表明,对年龄≥75岁的患者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程度低于75岁以下患者,治疗相对益处降低,但对年龄≥75岁的AMI患者溶栓治疗每1 000例患者仍可多挽救10人生命,因此,慎重权衡利弊后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AHA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
??? 4.ST段抬高,发病时间 12~24h,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AHA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
??? 5.高危心肌梗死,就诊时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这类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应认真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对这些患者首先应镇痛、降低血压(如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β受体阻滞剂等),将血压降至 150/90mmH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比较人工腔隙与自然腔隙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DOC
- 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刮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观察.DOC
- 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DOC
- 彩色M型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DOC
- 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肾脏疾病患者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测量的临床意义.DOC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对比研究.DOC
- 层黏素受体下调对蛋白水解酶MMP2、 MMP9、uPA蛋白表达的影响.DOC
- 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DOC
- 尘螨变应原Derf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DOC
- 成骨细胞对磨损微粒相关因子的生物学反应.DOC
最近下载
- 18J81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小学艺术造型·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VIP
- 非发酵菌鉴定—假单胞菌属的鉴定(微生物检验技术).pptx
- 《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pdf VIP
- 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件.pptx VIP
- 五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docx VIP
- DBJT15-101-202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广东省).docx
- DCS控制室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导写及范文.docx VIP
- FANUC 31i-B参数说明书(详细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