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摘 要
中外学者对姓名定义、分类及内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姓名称谓
的各种形式和姓名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进行了具体分析,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存
在以下不足:首先,只考虑某一特定语言的姓名称谓,未能研究出同一称谓在
不同语言相同语境下的使用频率;其次,只重视姓名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其
实质与其既是姓名称谓研究不如说是姓名词汇研究;最后,主要采用的是定性
研究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所以结论往往带有较为浓重的主观色彩。
本文在进行英汉姓名称谓对比研究之前提出了三个假设:一、相对权势、
社会距离和性别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中美姓名称谓的使用可能受
这三个变量影响且影响程度可能有差别;二、言语行为理论表明:人们每说一
句话,同时实施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英汉相同姓名称谓使用时实
施的言语行为可能有所不同;三、交谈双方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姓名称谓的使
用体现出来,英汉同一姓名称谓呈现的人际关系可能有所差异。本文创新之处
在于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姓名称谓
中常用的四种形式:“姓+先生/女士/,J、姐”、“姓+名”、“名”以及“绰号”在当
代中美大学生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
笔者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对明尼苏达大学和圣地亚哥大学的120名学生和安
徽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以及安庆师范学院的1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
别从圣地亚哥大学和安徽大学各选取加名学生进行了采访。中美大学生姓名称
谓对比研究表明:一、在交际双方地位相等和不等两种情况下,同一姓名称谓
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时出现的频率差距比在美国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时呈现
的频率差距大;二、中国不同性别的学生使用相同姓名称谓时出现的差异比美
/ 国不同性别的学生使用相同姓名称谓时显现的差异大;三、关于姓名称谓使用
过程中实施的言语行为中美学生看法各异:首先,中国学生大多认为在使用“姓
+先生/女士/4,姐”、“名”以及“绰号”时,人们分别实施尊重、开玩笑以及侮
辱三种言语行为,但美国学生基本认为人们在使用这些称谓时仅仅为了与人打
招呼;其次,中国学生大部分认为“姓+先生/女士pJ,姐”、“名”以及“绰号”
容易使听者分别产生高兴、紧张以及气愤的心理,而大多数美国学生认为这些
形式很难使人产生较为特殊的感觉;四、中国学生大多认为“姓+先生/女士14,
姐”、“姓+名”、“名”以及“绰号”能分别表明交谈双方关系疏远、一般、较好
和亲密,然而美国学生大部分认为这些形式很难与某些具体的关系一一对应。
以上这些发现表明: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使用姓名称谓时受相对权势、
社会距离和性别三个变量的影响较大。从这些发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结
构突出等级差别而美国的社会结构趋于平行;中国人重视集体观念而美国人强
调个人主义。
本文共五章。第一章回顾中外学者对姓名以及姓名称谓所进行的研究,指
出本文研究目标及文章结构。第二章引入言语行为理论并探讨其与姓名称谓研
究的关系,为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建构理论框架。第三章交代本文进行有关姓名
称谓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提出的假设、抽样方式、问卷和采访的设计。第四章
从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性别三个层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中美姓名称
谓使用上呈现的差异并从中分析中美两国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不
同。第五章对论文中心要点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