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吴保全,男,1961年11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李天斌教授,
2008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摘 要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要求地基土承担越来越高的荷载且变形也
有更严格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城市内的地基土具备二元结构,其由表层土和下
部硬土层组成。表层土因为力学性质较差大部分不能直接作为高层建筑的地基。
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忽略表层土有侧限状态下强度和变形破坏机理的有利因
素,而是直接采用经济造价高的桩基础穿越表层土,通过高强度桩身、高承载
力持力层(硬土层)等实现荷载的传递和地基变形的控制。因此,高层建筑物
地基基础埋深越来越大,不符合社会经济和土力学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随着地基土研究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埋深
大和利用表层土时没有合适地基类型等问题就越加突出和迫切。本文通过研究,
提出有侧限结构复合地基设计原理从理论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为了使研究成果
具有现实意义和客观性,选择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的郑州地区表层粉土为研究对
象并设计新的地基类型对其验证。采用大型的破坏性静载荷试验、室内外测试、
原型桩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表层粉土的变形破坏方式、格栅结构和土共
同作用的机理等进行了系统性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维固结理论、复
合理论、均化理论、系统观点并采用大量的地基工程设计资料、原位测试数据、
以及国内外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体系。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工程勘察、室内外试验及测试、实例调查、理论分析等,对郑州
市地基土的岩性组合类型、结构类型、地基土强度、变形破坏机理等进行了深
入研究,得出集中大荷载作用下的粉土破坏并非沿着传统理论假设的剪切滑动
面移动,也非地基土的冲剪破坏,而是粉土在基础下首先发生挤密和鼓胀侧扩,
随着荷载增加产生隆起破坏,破坏土分布在基础底板周边很小的宽度内,归纳
出粉土的变形破坏方式为“挤扩一隆起。
(2)粉土地基的整体失稳方式是通过地基中不同深度层次的局部化破坏而
累积形成的整体变形破坏。这些局部化破坏的过程中包括渗流和挤扩——隆起
等破坏。在无侧限条件下,局部化破坏过程没有限制因素,表层土中地下水渗
流途径短、渗流压力较大,表层土侧向变形破坏经常发生,从而造成表层地基
土中多发生局部化破坏。按照一定的方向、顺序分层压缩并分层挤扩隆起破坏
就构成表层粉土地基的整体变形破坏。
(3)根据复合地基中人工结构对地基土的侧限作用、地基土的变形破坏机
理、室内外侧限试验的结果,首次将高层建筑地基分为有侧限结构地基和无侧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限结构地基两大类型。无侧限结构地基中地基土的变形处在硒状态(静止土压
力)下,可发生无明显人工结构约束的侧向变形破坏。有侧限结构地基中由于
人工结构对地基土构成侧限和垂直向的强度增强,强制表层土地基以垂直变形
为主,控制侧向变形趋于零。根据一维固结理论和有侧限试验,建立了有侧限
结构复合地基设计原理并对其中一种地基类型一水泥搅拌桩格栅结构复合地基
进行研究。发现此类型地基对表层土的挤扩一隆起和渗流破坏、地基土强度提
高的有效性和对高层建筑基础浅埋与表层土利用的适宜性。
(4)通过对水泥土搅拌桩和格栅结构工程一力学性质的研究,首次提出格
栅结构复合地基中采用单桩弱强度、垂向变强度和群桩整体高刚度的理念。在
完善了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后,通过桩在地基土中受力状况的分析,结合桩身
应力应变测试数据和结论,推导出桩身变强度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g。=(g—P,)/,TAP。该式表明桩任意深度处的截面强度qu随着桩承担荷载P与
桩身摩阻力q的差值减少而减少。满足这一计算公式的桩身强度即可实现地基
中的附加应力的有效传递。
(5)通过研究,指出桩与土、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等变形模量涵义的区别
性,以及搅拌桩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与桩尺寸、桩端土模量E2、桩周
土模量E。、格栅结构模量EP等具有相关性,通过应力状态分析,以弹性理论为
K=瓦/(‰+易)。其相关性通过桩置换率m、桩端部土模量折减系数K、桩
土间荷载折减系数Kl等表达。
(6)推导出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承载力折减系数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