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论受到的是鲜花掌声还是攻击谩骂
,他们的正常
生活均受到了严重侵扰。
一、“人肉搜索
”的产生机制
2001年
,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
,并声称
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
,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
,此
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
,并
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这个事件为该网站赚取了极
高的人气和点击量
,并且网民们自己也在过程中发掘了之
前没有注意过的潜力
—
———搜索。从此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被人称为
“人肉搜索
”的互联网搜索行动诞生了。
(一
) “人肉搜索
”的受众基础
“人肉搜索
”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
两点
:
11受众的窥私欲。这是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双方
共有的心理特征。据调查
,相当一部分人打探他人的隐私
,
既满足了自己的窥私欲
,又在满足其他网民窥私欲的过程
中为自己确立了在网民中的地位。因而
,对他人隐私的打
探成为一部分网民竞相追逐的目标。窥私欲是人肉搜索的
受众心理基础。即使是出于道德审判目的的人肉搜索
,它
所依赖的心理基础仍旧是窥私欲。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
,
会面对大量的搜索信息
,参与的人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
提纯和筛选。通过种种信息来找到确切相关的真实资料
,
这过程即是对他人隐私的挖掘、组织、分析。人们在人肉
搜索的过程中
,通过对陌生人信息的检索
,满足了自己的
好奇心和窥私欲。
21 “虚拟我
”的消解。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确切身份
,都有自己的
“自我感受
”,这就是
“主
我
”的身份。同时
,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
,在与
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
,他人会对
“我
”产生印象和评价
,
这就是大概的
“客我
”。“客我
”因
“我
”的言行举止而差
别
,也因
“客体
”不同而感受不同。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
自尊和虚荣
,都希望
“主我
”和
“客我
”统一
,这也像一
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我们的言行。互联网的出现
,给我们营
造了一个虚拟世界。虚拟性是网络的显著特征
,网络的虚
拟性为网民提供了
“主我
”、“客我
”之外的第三重身份
—
———“虚拟我
”。“虚拟我
”使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意发布信
息
,而不需要对信息负责
,这满足了许多人逃避现实责任
的愿望。但也使得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汪洋中
,却因无法验
证信息的真假而无所适从
,从而导致人们陷入信息的极大
丰富与无从选择的矛盾怪圈。因此
,当网络发展到一定阶
段时
,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
“化虚拟为现实
”的神奇妙
方
, “人肉搜索
”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在众多网民
的合力搜索下
,一些隐身网络的符号化人物显现真身
,一
些本属于隐私的东西也公布于众
, “人肉搜索
”导致
“虚
拟我
”的消解。这一方面带给网民们网络回归现实的快慰
,
另一方面
,也让不少人感受到难以承受的现实之痛。
(二
) “人肉搜索
”的传播基础
网络媒介的传播控制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拉斯韦尔提
出的
“5W传播模式
”①
,传播者与受众角色的高比率重合
,
人际传播随时可以转化并扩大为大众传播。任何一个网民
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和传播者
,互联网成为
人们思想交汇、争锋、最后汇聚的领域。人们在日常生活
3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研究
”(项目编号
: 06BXW014)的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双月刊
2009年第
5期
(总第
160期
) 15
传播文化 陈正辉
: “人肉搜索
”的伦理思考
中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
,一句不经意的话
,或者一个普通
网民的帖文
,甚至个别网民的
“炒作
”
,经过网络裂变式
的传播、催化和放大
,很容易演变成大的社会事件
,甚至
政治性问题。这就为
“人肉搜索
”形式的出现和蔓延
,打
下了坚实的传播基础。这里也主要说两点
:
11沉默的螺旋的强大威力。“沉默的螺旋
”是由伊丽
莎白
·诺埃尔
·纽曼提出来的
,认为个人的意见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他人想法
,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
,并且受
到广泛欢迎
,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这类观点就越发大胆地
发表和扩散
;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甚至会
遭到攻击
,即使自己赞同它
,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
确定主导意见;
们在网络上展开了
“人肉搜索
”
,将该男子锁定为深圳海事
维护某
在涉及公共事务的案例中
,
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
,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一方击力量最令人称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