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12·烟台模拟)“缓和矛盾,力求公平”这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
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2: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1中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2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
(2)上述两次改革对于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
(3)上述做法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王安石采取的“信用贷款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据所学知识指出。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原则指:折中或中庸、调和。第(3)问从公平公正;防止贫富差距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归纳。
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办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
(3)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2.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都带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2: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当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想汉化未必化得了,但要进步就只能学习汉族文化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不仅前面提到过的各个民族毫无例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元(拓跋)宏迁都及其汉化》
(1)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1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2)试结合材料2,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述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实质的准确理解与领悟。从“现代化”这一角度分析,商鞅变法体现了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文明的转折,而孝文帝改革则体现了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文明,由鲜卑化到“汉化”的演变。第(1)问实质是对变法内容和影响的考查,结合教材知识对号入座即可。第(2)问,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及认识。
答案:(1)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
(2)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鲜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即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制文明,由鲜卑化到“汉化”的演变过程。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虽然失去了民族特色,但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论证严密、合理,可酌情给分,持否定态度的不予给分)
3.(2012·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2: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1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回答毛泽东的评论中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第(2)问材料2中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法律过于严酷。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可得出的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0.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1.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2.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3.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4.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5.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6.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7.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8.doc
-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知识复习测试题49.doc
- 2025年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a4版.docx
- 2025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有答案.docx
- 候车亭保洁与维护服务项目服务实施方案.docx
- 202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