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磷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 varphosphaticum)生长条件及解磷机理的研究.pdfVIP

解磷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 varphosphaticum)生长条件及解磷机理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文 献 综 述 磷素的重要性及有效磷的缺乏问题 磷素的生物学意义 在所有地球生命形式中,磷都是极其重要的必需元素。在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中,磷作 为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之一,通常比较集中于富于生命力的幼嫩组织,如含 核蛋白较多的新芽和根尖的生长点 (庞欣和李春俭,1995)。在生物体内,它经常以磷酸根 状态存在。细胞内含磷最多的成分是RNA分子,此外,DNA.ATP和细胞膜上的磷脂等都 是重要的含磷有机物 (陆景陵.1985:Tate,1987)。植素是作物体内磷酸的特殊贮存形态, 它的形成和水解与作物体内淀粉的形成和保证苗期磷的供应有密切关系。磷还存在于各种 酶中并参与多种酶的功能和活性调节。这些重要物质对种子的形成、根系的发育、作物的 成熟和质量及细胞在新陈代谢中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物缺磷轻则产 量下降,重则颗粒无收 蒋〔柏藩,1982)。 1.2土坡中有效磷的缺乏问题 在生物圈中,磷元素是比较缺乏的,并且磷是土壤液相中溶解度最小的矿质营养元素 之一(AlanandGoldstein,1986)。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由于磷酸根中的磷易被金属离子(Cal. Mg2,Fe等‘)所沉淀,其可溶性磷含量更趋下降。植物吸收磷素的化学形态主要是即氏 和HP0,2-,但土壤中的磷却主要以非溶态存在,因而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无机磷酸根在植物 磷素营养循环中起着中心作用 (沈阿林和李学垣,1997)。有人估计,世界士壤平均含磷量 大约在。.04%;我国土壤除少数比较特殊的土壤类型与区域外,一般大约变幅在。.02-0.10%: 南方酸性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低于0.04%(赵其国,1995;孙波1995:蒋柏藩,1982)。如按0.04% 计算,每hm耕地表土(225万kg)也含有900kgP,相当于11250kg标准磷肥 含〔P20598%)。 遗撼的是,在这些磷中,80-90%是难溶状态。它们或以原生矿物形态存在,或以次生磷酸 铝铁矿物沉积,还有一部分呈有机磷化合物形态。所有这些磷酸盐只有在长期的风化过程 中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逐步转化为有效态。一般情况下,它们很难为作物直接吸收利 用。全世界,30亿hm2的土壤中,有43%(56亿hm2)缺磷 其〔中,8%为酸性土壤,25%为 碱性土壤)。我国约0.8亿hm2的耕地中,约有213缺磷。目前,人们一般通过施用磷肥来 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但随着高品位磷矿资源的不断衰竭,能源危机导致磷肥的生产和运 输费用的增加,磷肥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磷酸根化学性质活泼,施 入土坡后会很快与碱性土壤中的钙盐和酸性土圾中的铁、铝等离子发生反应而被固定或被 土壤胶体所固定,使之转化成非有效态 (刘建中和李振声,1994),使植物对其利用的有 效度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最终以难溶性磷酸盐或吸附态形式滞留于土壤中,难以坡植物直 接吸收。磷肥的单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 10-25% (张宝贵和李贵桐1998):在石灰性土 壤中约有80k的磷肥以难溶性磷酸盐存在。而停留在土壤的磷素又极容易随水土流失迁移 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eutro洲cation)进而污染水源;加之磷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 元素,过多地施用磷肥将可能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提高磷肥的 利用 (Walbddge,1991S;tevenson,1986R;ichy,1983鲁;如坤和史陶钧.1980),其中利用植物根际与 磷循环相关的生物学系统来调节植物根际磷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王〔庆仁等,1999: 刘建中等,1994:李继云等.1995:陈欣等,1999;张宝贵等.1998;Zouxieoming,1995C;osgrove,1997), 这个生物学系统包括植物本身对上壤难溶态磷的吸收与利用以及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参与的 难溶态磷的释放与利用。 1.3 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磷素循环可分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磷素生物小循环 (图1)。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是典型的不完全循环,而磷素生物小循环又极为不活跃。加强磷素生物小循环,就可减弱 磷素生物地化大循环,进而就能缓解土壤缺磷、磷矿资源衰竭以及水体磷素非点源污染等 问题。促进磷素生物小循环的方法包括:第一,从植物基因型差异着手,筛选和培育对磷 肥利用率高、活化土壤中非有效态磷能力强的作物品种或筛选耐低磷的作物 (磷高效基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