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闽一带在汉代以前是古越族所居地,在汉族进入浙闽一带之后,在当地的汉语方言里留下这个表示南方事物的底层词。 在汉人入闽,福州方言形成之初,有不少当地原住民的词语沉淀入福州话词汇的底层。这些词语就其性质来说,应算是福州话词汇中最早的一批外来词。因年代久远,外来色彩褪尽,不易辨认。历史语言学通常把这种成分成为“底层”词。 确定南方方言中古越语底层词的原则p188 “墟”在泉州方言中是“集市”的意思。据周振鹤、游汝杰分析,“墟”作“集市”义是古越语底层词在方言中的遗存。 今天的壮侗语言仍把集市称为“墟”; 古代属于古越语地区的闽、粤,今天的方言保留“呼市为墟”的习惯。 而古汉语中的“墟”本作“虚”,是“大丘”、“故城、废址”的意思,当“墟市”解始于唐宋,是从南方方言的古越语底层词进入北方古汉语书面语的。 从“墟”这个词的使用,可知中原汉人南下定居闽、粤时南北方文化的接触和交流。 汉人在定居泉州的过程中,先进的汉语逐渐取代了古闽越语,而古闽越语中类似墟这样的语词就在泉州方言中沉淀下来成为底层成分。 * * 第八章 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 教学内容: (1) 底层词和底层文化 (2) 外来文化和外来词 (3) 汉语外借词和汉文化的西渐 (4) 域外方言和汉文化的外传 2.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讲授方言对汉语外来词的影响以及外语中的汉语方言词,讲授地域文化与域外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3. 重点、难点: 底层词 一 外来文化和外来词 1.中亚文化 2.印度佛教文化 3.近现代欧洲文化 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 粤语词汇的_借入_和_借出 二 汉语外借词和汉文化的西渐 1.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 物质方面:丝绸、火药、瓷器、茶 纸(钞)、荔枝、人参 (糖、硝石、肉桂、中国玫瑰、 土茯苓等)白铜 官名:丞相 波斯语:王、大王、国王、太后、公主 2.华人传播中国文化:217-218 菲律宾:地名、人名、风俗习惯、 饮食、金属、亲属称谓 泰国:泰语中借用的潮汕方言词很多。 《泰语中潮汕话借词的义类》 印尼:《印尼语闽南话借词初探》 西方:食物烹饪 三 域外方言和汉文化的外传 1、“域外方言” 中国(汉字)文化圈 219 2、越南语: (1)古汉越语: 唐中叶以前 “鹅、象牙、箸” (2)汉越语:唐代之后,文言-科举 通过汉字传播汉文化 (3)越化汉语:融合的结果 汉字(儒字)-字喃13-越南文 17-19 13世纪之前越官方的文件和书籍都用汉字记载 3、朝鲜 221 商、周 汉代: 设郡县。汉文化通过汉字传播 “吏读”--朝汉语混合 7-20 谚文15 20世纪初期之前中文一直被认为是正 式文字,国家文献都是用中文出版的。 4、日本 221 汉光帝-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两千年间全盘接受中国文化 日语词汇:一是固有词汇 二是汉语词汇(数量同上) 三是西方外来词 量词:一本铅笔 222-223 日语中汉语词汇的读音: 一、吴音:江南-唐代以前-海道 二、汉音:中原-唐代-朝鲜陆路(汉影响) 三、唐音:南北-宋以后-海陆路(唐影响) 日语中汉语词汇的作用 223 1.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可以作为构拟古汉语 语音的重要参考。 2.对了解汉语方言的形成历史有启发。 3.从两种语言汉字之间的对音,可以看出 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洋泾浜 混杂语 224-225 四 底层词和底层文化 1.底层词: p187 2.底层成分和借用成分的区别 底层成分 借用成分 范围: 结构、词汇 词汇 前提: 同地长期杂居生活 不必 产生途径:口头 口头、书面语 3.底层理论与我国的语言研究 4.举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