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肿胀麻醉负压吸引脂肪抽吸术
??????????????????? 作者:纪影畅,李 宇,李宏生,许宏权,王传家
【关键词】? 脂肪抽吸术;肿胀麻醉;塑形;减肥
[摘? 要] 目的:评价脂肪抽吸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58位患者肿胀麻醉下采用负压吸引器行脂肪抽吸术。结果:在随访的33位患者中,满意率90%,无脂肪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肿胀麻醉下负压吸脂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
[关键词] 脂肪抽吸术;肿胀麻醉;塑形;减肥
Liposuction with Negative Pression Suction Under Tumescent Technique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the liposuction.Methods 58 liposuc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negative pressionsuction apparatus under tumescent technique.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cases(28/33) got satisfactory result,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It is practicable to perform liposuction with negative pression suction under tumescent technique.
Key words:Liposuction;Tumescent technique;Reconstruction;Reduce fat
脂肪抽吸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严重并发症较低、手术效果较好,又不遗留明显瘢痕,已逐渐成为一项日益受到关注的整形美容手术,近2年以来,我们采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和脂肪抽吸针结合肿胀麻醉技术,在门诊为需减肥或体形雕塑的患者进行脂肪抽吸,共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男3例,女55例;年龄18岁~46岁,平均年龄32岁。体重48.0 kg~82.5 kg,平均54.0 kg。腹部18次,臀部10次,腰前部8次,大腿10次,小腿6次,其他6次,均术前检查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胸透等未发现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1.2.1? 注射局麻液配制? 每1 000 ml生理盐水加入2%利多卡因20 ml、0.1%肾上腺素1 ml及5%碳酸氢钠10 ml~15 ml配制肿胀麻醉液,对利多卡因的含量可根据受术者的体重、抽吸部位、脂肪堆积量的多少、局部皮肤的松弛情况及受术者对疼痛的耐受性等做适当调整,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40 mg/kg体重或总量不超过2.4 g为准[1]。
1.2.2? 局麻液注射? 站立位标出手术范围,以脂肪堆积最高点为中心作等高线标记,在标记的预定抽吸区域的皮下脂肪组织内用20 ml注射器注射局麻液,使组织肿胀至超过标记区域外2 cm内的皮肤呈现苍白、实硬呈轻度橘皮样外观为止。注射完毕用手按摩挤压使麻醉液扩散均匀。
1.2.3? 抽吸方法? 在肿胀液注射完成后即可开始抽吸,根据术区脂肪厚度选用不同直径的脂肪抽吸针。一般情况下一个抽吸部位多选择两个进针点,在临近抽吸部位的较隐蔽处用尖刀片做切口,大小与选用脂肪抽吸针的直径相等,深至皮下脂肪层,做为进针点。进针点宜两侧对称,以便相互补充抽吸。抽吸针刺入皮肤后使之与皮肤成10°~20°。开动负压吸引器,使负压达到80 kPa~93 kPa。将右手握抽吸针把柄,针头孔朝向侧方,左手放在所抽吸部位上方,感知抽吸针所到达位置和把握抽吸深度及层次,避免吸头忽深忽浅,而造成危险。然后按一定方向沿恰当层次及深度反复作拉锯式刮吸,操作中应密切观察吸出物的颜色,正常脂肪呈浅黄色,若有鲜红色出现则应立即改变抽吸方向与深度,抽吸时一般先深层后浅层,以便于掌握抽吸层次和保留适当厚度的皮下脂肪(至少5 mm~10 mm)。反复各方向刮吸后,仔细检查吸脂部位,尽可能清除凹凸不平,最后用较细的吸头在过渡区皮下少量刮吸,使治疗区域平坦,过渡自然抽吸完毕。
1.3? 术后处理? 抽吸完毕后,用纱布卷依次挤压抽吸区,尽量排出遗留在皮下的液体,一般不用放置引流条,切口缝合一针或不缝合。抽吸区域无菌敷料覆盖,绷带适量均匀地加压包扎。常规给予口服抗生素,无特殊不用输液。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下地活动,1周内轻度疼痛不适,但生活能自理。术后第1天抽吸区域渗出较多,第2天必须换敷料,如放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