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张从正-生平和主要著作简介.pptVIP

中医各家学说-张从正-生平和主要著作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从正 主讲人:英洪友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 张从正,字子和,自号戴人。约生活于公元1156~1228年(金贞元四年~正大五年),睢州考城(即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因居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南)较久,故有称其为宛丘者。春秋战国时,睢州属于戴国,因此张氏自号戴人。 在临床上他对汗、吐、下三法的运用,具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而对中医学中祛邪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金史·本传》对他评价甚高,称其“精于医,贯穿《素》《难》之学,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 一、生平和著作: 2.著作 张氏著有《儒门事亲》一书,但非一人手笔,其中某些内容由时人麻知几、常仲明两人润色、撰辑而成。 《儒门事亲》十五卷,实以张子和原著《儒门事亲》三卷本为基础,加上其他如《治病百法》《十形三疗》等9种著作组成,总名为《儒门事亲》。其中卷一、二、三为《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子和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卷四、五为《治病百法》;卷六、七、八为《十形三疗》,以风、寒、暑、湿、燥、火、内伤、外伤、内积、外积等十形为纲,汗、吐、下三法为治,介绍内、外、妇、儿各科病案约一百三十九则;卷九为《杂记九门》;卷十为《撮要图》;卷十一为《治病杂论》;卷十二为《三法六门》;卷十三为《刘河间先生三消论》,张氏为刘河间传人,虑因在前此书未传于世,恐为沉没,故刊而行之;卷十四为《治法心要》;卷十五为《世传神效名方》。 《心镜别集》署镇阳常德编,系常德整理张氏之学,加工润色而成,全书分为七篇。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1.时代背景:中原战乱、局方流弊、温补滥投。 恶寒喜暖取补 “闻暖则悦,闻寒则惧,说补则从,说泻则逆”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2.学术渊源 张氏治学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宗,兼采百家之长,并私淑刘河间。在潜心研究了《内经》《伤寒论》等经旨,深切地感到除病必须祛邪,遂创立攻邪理论。 门人:传张从正之学的有麻九畴、常德、李子范等。 理论渊源: 《内经》 真邪相搏,真邪相攻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血实宜决之”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二、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 《伤寒论》 承气汤、十枣汤、麻黄汤、桂枝汤、栀子豉汤。 三、学术理论 (一)论病施治观点 1、因邪致病,论病首重邪气: 虚实之辨:因虚致病;因邪致虚。 2、祛邪安正:治病当先驱邪:治病有先后,不可乱投,邪未去时,慎不可补。 三、学术理论 (二)天地人三邪发病: 天之六气 天邪→上部→吐、汗 地之六气 地邪→下部→下 人之六味 人邪→中部→吐、下 “发之者三”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 三、学术理论 (三)重视血气流通 “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 汗法——疏通营卫 吐法——令其条达 血气流通 下法——推陈致新 三、学术理论 (四)主张药攻食养 1、以通为补:“大积、大聚、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 2、食养尽之:“养生当论食补” 3、药物补益:“唯脉脱下虚,无积无邪之人,始可论补。”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一)三法概述 1、三法是根据病邪部位、性质的不同而选择应用的。 2、药物的性味虽异,但都有汗、吐、下的作用。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3、三法的广泛含义。 “解表者皆汗法。” “上行者皆吐法。” “下行者皆下法。”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二)三法内容 1、汗法 (1)汗法的适用范围 ① 病邪在表 ② 提邪返表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2)汗药的选择应用 ① 药物有寒热温凉的区别 发汗甚热之药:桂枝汤、麻桂各半汤 辛温发汗 发汗辛温之药:葛根汤、解肌汤 发汗苦寒之药:大柴胡、小柴胡汤 辛凉发汗 发汗辛凉之药:通圣散、双解散 ②因时因人而异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3)汗法的注意事项: ① 禁忌:“表虚亡阳,发汗则死” ② 要求:出汗程度; 出汗时间;用药剂量。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2、吐法 (1)吐法的适应证: “凡在上者,皆宜吐之。” (2)吐法的使用例举 (3)吐法注意事项 四、治疗经验:祛邪三法 3、下法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