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诊服务体系和院内外猝死的急救技术应用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 芮庆林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现代急救医学概念: 早在公元400年,神医华佗就曾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对伤员实施了初级救护和快速转运,这是近代急救医疗服务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专业化成长时期,形成了以急救医疗为核心、院前院内相衔接的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 ,EMSS)。 从SARS之后的2004年起,政府更进一步地关注了急救医疗服务,全国各地卫生应急办公室在我国各级卫生网络中得以组建;大大地加速了我国各地的EMSS的建立和完善,强力推动了我国EMSS的发展。 现代急救医学概念 王一镗教授指出: 我国的急救医学服务系统应该由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和急救重症监护室(EICU)四环组成。由于现场救护的需求较大,也是医院外心脏停搏患者被成功抢救的关键环节,普及和培训初步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术等,对提高我国现场救护的水准乃至我国急救医学服务的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17:341)。 二、急诊医疗服务的急救网络模式 急救网络 : 一是指急救指挥中心以及分布合理的急救分站,急救中心能在短时间内下达指令调集足够多急救车和急救人员迅速奔赴现场急救。 二是指建立“接收医院”组成的医院急救网络: 初级医院急救网络----区、县级医院联同社区医院组成。 高级医院急救网络----省市级综合医院等三级医院组成。 1、中国的急救服务模式: 我国急救医疗机构在行政上隶属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为公益性非盈利性医疗机构。 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约5种模式: A型模式独立的院前院内结合型模式。如沈阳120、北京999. B型模式独立的院前型模式。如北京120/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等。 C型模式依托医院型模式。如重庆、成都、青岛、海口等。 D型模式 调度指挥型模式。如广州、珠海、东莞等。 E型模式 联合型模式(110、119、120合署接警)。如南宁市等。 2、欧美国家的急救服务模式: 美国呼救电话911;英国呼救电话是999,均与报警、火灾与交通事故等电话联动。急救模式是属于将病人带回医院的模式。 以伦敦紧急救助服务中心为例 ---设立 70个急救转运站,网点多,布局科学合理,接电话后8分钟内到达指定地点。免费,由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管理,属于公立医疗服务机构。 功能有两个,一是接受各种求救电话,派救护车到现场,将病人送到急诊室,为伤病员提供优质高效急救服务;二是管理与协调急诊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急诊病床,这是NHS授予的权力。 欧美国家的急救服务模式 法国急救全国唯一的急救号码是15。 模式以院前急救为主,称紧急医疗救助中心(SAMU),它的理念就是当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医院应走向病人,而不是病人走向医院。以医师为主全国性急救服务体系,特点派出急诊专科医师参与现场救治。 对急诊电话反应分不同的等级,且与消防部门和私人救护、社区全科等部门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急救设备和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护车SMUR(称为“流动的ICU”),其宗旨就是要把最好的、最有效的救治带到危重病人身边,现场实施干预,然后直接置入相关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 院前空中急救中心: 空中急救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也是地面救护向空中的扩展和延伸。 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好的医师和急救设备送到现场,使病人在现场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生命的治疗和处置。 因此要求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展救治生命的工作。同时将伤员运送到最好的医院去救治,而不是就近治疗。 主要任务是抢救意外群发事故所致各种严重的创伤病人和危重病人。它包括:⑴ 工厂和建筑工地的意外事故,⑵ 公共交通意外和灾难,如大爆炸、连环车祸;⑶ 高空坠落伤;⑷ 严重火灾所致的烧伤;⑸ 枪击伤,特别是造成严重的脑、胸、腹部伤等。自从伦敦空中急救中心成立以来,伦敦创伤死亡率下降50%,可见其作用之大。 急危重病人的转运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功能定位是:快速安全转送、挽救生命、维持生命体征、减轻病痛、稳定病情、阻断恶性链、防止再损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救治特点就是急诊医疗人员通过最少的病情资料,在最短的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