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中的“精品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先说说“定义” 家常课—— 精品课—— 角度:课堂状态 角度:课堂质量 含义:常态下的课 含义:整体水平很高的课 对应:观摩课 对应:一般的或问题很多的课 家常课—— 两“遵循”(立足点):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三“适合”(理论上): 适合任何学校 适合任何教师 适合任何学生 精品课—— 三“比较”: 比较好地反映了“家常课”的本色; (有扎实的教学效果) 比较好地浓缩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 (有坚实的理论支撑) 比较好地突显了教师优秀的专业风采。 (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意 义 —— * 对课堂: 正本清源,求扎实的课堂教学质量; * 对教师: 指明方向,引正确的专业发展道路; * 对学风: 实事求是,树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 * 对学生: 学有所得,获有用的学科知识能力。 其实公开课就是一桌宴席,当然要讲求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尽量做到完美,考虑也要周密,自然看起来非常赏心悦目。但别把公开课当成常态课,常态课的要求只要上得扎实、真实、朴实就可以了。生字掌握了、文章读通畅了、读出语感了、把课后练习做了、作文按要求写好了,这就是常态课的所有要求了。语文是读懂的不是看懂的,引领孩子们获得阅读能力这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是老师上课的基本要求,这点是不应该改变的。 ——于永正 我们(不只是登台上展示课的教师)共同的追求: 要把更多的“家常课”提升到“精品课”的水平,并得到关注。 要让展示的“精品课”的精华也能在“家常课”中得到落实。 第一,说说教学内容。 * 整体把握,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忌以偏盖全、以点代面。 * 容量恰当,适应学生接受能力,忌超负荷、超密度。 案例:《月光曲(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上) * 方案A: 教学1-8自然段,研读“哪些描写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把第 9自然段留到第二课时教学。 * 方案B: 压缩第1-8自然段的教学,把包括第9自然段的全文教完。 《月光曲》总不能不接触《月光曲》。 * 方案C: 第1-8自然段是月光曲诞生的铺垫、基础,是人物形象的展 现,是人文精神的彰显,不能走过场;但不出现《月光曲》确实 是 “遗憾”,所以在课尾播放乐曲片段,师配读第9自然段,用“这 就是月光曲的片段,贝多芬心里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 绕这段学习”结课。 试分析,哪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恰当?为什么?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人教版五上) 案例:《我是什么(第一课时)》(人教版二上) 第二,说说目标定位。 * 立足“三维融合”,莫“得意忘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故事,而不是语言”。 * 立足文本个性,莫满足于灌输浅表的、空泛的、落套的“人文精神”。 * 立足学生实际,莫以成人的视野和认识拔高儿童理解的高度和深度,求“毕其功于一役”。 课时目标的“三维融合”—案例:《识字6》(人教社一下) 1.乘车春游到海边,看见什么?(识字: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2.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 …) 3.又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识字: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 鱼塘,一座果园。) 4.在游戏中巩固识字。(看图片,组合部件,猜一猜。) 5.读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6.写字。 7.吃带来的点心,向同桌、向全班介绍自己认识的包装袋上的课外生字。 环节目标的“三维融合”—课例:《三顾茅庐》(浙教版六上) 读句子“久闻先生大

文档评论(0)

扶摇直上九万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