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福建省志·科学技术志1991—2005年》“人口与
医药卫生科技”篇“临床医学”章
(初稿)
第一章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科技在1991—2005年福建改革开放中得到蓬勃发展,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医学科技人才涌现,伴随各医学专科国内外学科发展和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他们在内科疾病 ( 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疾病、肾内科、内分泌),外科疾病(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疾病、胸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肿瘤疾病(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心脑血管疾病 (心内科、心外科),妇产科疾病(围产医学、妇产科医学),儿科疾病(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神经与精神科疾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急诊医学,老年医学, 麻醉学,影像医学(放射医学、超声医学), 核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皮肤病与性病、麻风病),耳鼻喉科, 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 临床检验等医学专科领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行学科和队伍建设,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推进学科发展。
第一节 内科疾病
一、消化内科
1.主要科研成果。1987年,省内电子胃镜、内镜微波治疗和激光内镜等技术已居全国先进行列。全省58个县医院到1988年已全部开展纤维胃镜和肠镜工作。90年代以来,消化病学除内窥镜的应用及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外,还开展了肝硬化与肝癌患者外周血、血清、腹水等标本进行多项免疫学指标的探讨研究;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免疫功能研究及细胞免疫治疗等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动力、胃肠激素和幽门螺杆菌的系列研究。在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系统肿瘤、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发病机制方面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2年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锡谋等“β-葡萄糖醛酸酶与胆石形成关系”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福建省立医院吴平等“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息肉”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福建省立医院蔡立勉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胃肠激素改变及意义”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福建省立医院彭孝纬等“富集、分离酒精性肝硬化高表达基因”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福建省立医院彭孝纬等“细胞色素P—4504F 新基因 的分享表达”获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福建省立医院陈明红等“幽门螺杆菌毒力与细胞因子、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系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承党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动力、胃肠激素和幽门螺杆菌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小众等“递质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病中的作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小众等“肝癌患者HBxAg与Fas/FasL的关系及意义”、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乐桥良等“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灌注中的作用和药物的影响及意义”、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朱金照等“促胃肠动力中药筛选及其促动力机制和对胃电节律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解放军一八零医院许正锯等“干扰素α抗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小众等“白介素10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王雯等“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并发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机理研究”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消化内科医学学术团体。1992年10月在武夷山市召开福建省消化内科学会第二届委员会,潘秀珍为主任委员,林谷珍、高河元为副主任委员,吴平、陈贻胜为秘书。第三届委员会1999年6月在福州成立,潘秀珍连任主任委员,林谷珍和陈贻胜任副主任委员,彭孝纬、吴芳任秘书。2003年10月在福州成立第四届委员会,彭孝纬任主任委员,陈贻胜、王小众、王承党、张志坚为副主任委员,林志辉、庄则豪任秘书。
二、呼吸内科
1.主要科研成果。1992年,福建省立医院率先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剌活检术,随后在省内各医院陆续开展,并进一步改进穿刺技术,从取得细胞标本到少量组织标本,提高了对肺部疾病的诊断率。1998年福建省立医院率先在省内开展在高压氧下行大容量肺灌洗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1996年福建省立医院林升焰,游兰姬,周其林等“哮喘患者通气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昼夜节律性的研究”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福建省立医院刘少滨,李瑞慧,林章树“呼吸系统罕见病,少见病诊治研究”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赖国祥等“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实验和临床系列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年曾奕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跃亭(中国人民解放军175医院)等“介入支气管镜技术系列临床研究” 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挺岩,李志鹰,刘青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