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爵士乐》的女性人物塑造艺术
摘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重要作品――《爵士乐》中女性人物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考察, 指出莫里森在塑造人物时成功运用了独特的命名方式、碎片式叙述以及系列镜像人物的设置等多种艺术手段,因此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固定的类型,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复杂的个性。
关键词:《爵士乐》;莫里森;女性人物;叙事艺术;人物命名;碎片代叙述;镜像人物设置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6?0197?05
《爵士乐》(Jazz,1992)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六部小说。小说以“爵士乐”时代纽约的哈莱姆区为背景,情感冲突为焦点,叙述了南方黑人夫妇乔和维奥莱特背井离乡奔赴北方城市谋求生路的坎坷经历。自问世以来,《爵士乐》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批评目光,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之进行解读,涉及的话题有主题、文本结构和后现代性叙事等。遗憾的是,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这一关乎小说全局的问题, 研究还多有欠缺。事实上,无论是在传统叙事作品中,还是在现代或后现代叙事作品中,人物始终是叙事的基本要素之一。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将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类型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他认为,“功能性”人物是“从属于情节或行动的‘行动者’”;而“心理性”人物则“具有心理可信性或心理实质的(逼真的)‘人’”。 [1](51?61) 这种归纳虽“注意到了人物在情节中的功能”, 但并未“囊括叙事文本中的人物形态的全部”,仍有一些人物很难在“所规定的人物类型中找到自己的归 宿。”[2](146)莫里森笔下的人物亦如此。因此,本文将借助叙事学理论,从叙述手段、方式和人物关系等方面对《爵士乐》的女性人物塑造艺术予以解读。
一
我们知道,《爵士乐》最引人注目的是叙事艺术和人物塑造,而这两者又相辅相成。论及人物塑造,还得从人物的命名说起,因为这是莫里森表现人物性格
特征、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的重要的叙述手段。
非洲黑人对名字极为重视,通常将之与祖先、命运、荣誉和尊严联系在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之后,黑人一无所有,自由被剥夺,甚至连自己原来的名字也无法保全。这不但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痕”,而且还使他们沦为了“文化孤儿”。因此,黑人的姓名不单单是称谓问题,而且还表现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3](6)这解释了为什么包括莫里森在内的美国黑人作家在创作中都格外重视人物命名的原因。
人物命名是一种创作艺术。莫里森笔下许许多多的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作家赋予各色人物极具鲜明个性的姓名有关。在莫里森的研究中,她丰富多彩的人物命名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多达12篇。学者陈法春还专门针对命名方式和翻译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在他看来,莫里森的命名方式可概括为五种:①无特别意义的姓名,如Claudia, Alice等;②专名,如Breedlove, Peace等;③《圣经》里的人物名字;④绰号、举偶法指代人物,如Chicken Little,Milkman,Guitar;⑤以一个名字加复数同时指三个人,如《秀拉》中里夏娃收养的三个孤儿。[3](6)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许多论述大多从文化语境来解读与评判, 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小说中的人名,特别是专名对人物形象重要的塑造功能。本文中,笔者主要就专名展开讨论。
所谓专名,指的是“叙事虚构作品中作者给特定
人物所取的专用名字”。[4](205)一般来说,专名有两种功能:暗示与粘结。由于名在前,人物的行动在后,在读者尚未读出人物的人格特征之前,专名就已经在读者心中留下了印象。自然,人物形象涉及到人物与环境、人物性格发展与叙述方式等诸多层面,但先前出现的专名往往对形象的生成造成一种暗示。专名另一种功能就是粘结。若与人物的性格契合,名字便与性格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由于专名本有固定含义,新语境使然, 它势必会成为原名的一种讽仿。[5](58)可见,作家使用人名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对刻画人物、构造形象的主体倾向。
在《爵士乐》中,莫里森充分利用了人名的多项指涉功能。小说中乔的母亲被称作瓦尔德(Wild),而“wild”一词又具有多种意义,如疯狂、野蛮、失去控制等,也可视为疯野人的象征。在被丈夫抛弃后,瓦尔德失去了自我,弃儿子而不顾。为了躲避男性的法则、秩序,她躲进树林,栖居洞穴,赤身裸体,行动类似野兽。她嚎叫、大笑,歌唱,但不开口说话,仅用一种最原初、最原始的身体语言――用触摸进行交流。可见,Wild极其精炼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特征, 也传达出作者对那些不知如何言说、打破男权象征界的黑人女性给予的同情。
小说中还有一类标示人物品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