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根据聚合方法选择: 本体、悬浮和溶液聚合: 偶氮类和过氧类等油溶性性引发剂 乳液、水溶液聚合: 过硫酸盐等水溶性引发剂或氧化还原体系 3.5.5 引发剂的选择 根据聚合温度选择: 为了使自由基的形成速率与聚合速率适中,一般选择半衰期t1/2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高,选用低活性或中等活性的引发剂 聚合温度低,则选用高活性的引发剂 工业上,通常 采用高—低(中)活性引发剂复合使用 常温聚合一定时间后,提高聚合温度进行后聚合 选择引发剂时还须考虑的因素: 对体系中其他组份有无反应:若体系具有还原性则不宜使用过氧类引发剂; 着色、有无毒性等:产品若要求无毒,则不能使用偶氮类引发剂;过氧类引发剂因其氧化性,易使聚合物着色; 贮存、运输安全、使用方便、经济效果等 引发剂用量的确定需经过大量的试验: 总的原则为:低活性用量多,高活性用量少,一般为单体量的0.01~0.1% 3.6、其它引发作用 1. 热引发 ——直接在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叫热引发聚合。苯乙烯的热引发聚合已工业化。 双分子机理 三分子机理: 从碰撞理论看,三分子碰撞发生反应是很困难的 热引发机理 先由两个苯乙烯分子形成加成中间体,再与一个苯乙烯分子反应,生成两个自由基,再引发聚合。这一理论相对较为合理,被推荐采用。 2. 光引发聚合 ——烯类单体在光(电磁波)的激发下,形成自由基而进行的聚合。 特点: a. 选择性强,某一物质只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 b.光照时,产生自由基,光暗时即停止。 c.紫外光照射下才能引发。 d.低温下反应,Rp快,副反应少。 直接光聚合的单体一般含有光敏基团,如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等。 1) 直接光引发聚合: 单体直接吸收光子后,形成激发态,然后再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引发。 歧化终止的结果: DP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 每个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两者各半)。 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 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 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 苯乙烯St:偶合终止为主;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60℃,歧化终止为主, < 60℃,两种终止方式均有。 链终止特点: 双分子反应,双基终止(偶合、歧化) Et很低,8-21KJ/mol(甚至为零) 终止速率快, ktkp 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链终止和链增长是一对竞争反应 终止速率常数>>[增长速率常数 ktkp , 但由于体系中, [M](1-10mol/l)>>[M.](10-7-10-9mol/l) Rp (增长总速率) > >Rt(终止总速率) 引发、增长、终止是自由基聚合的三个基元反应 链引发速率是控制整个聚合速率的关键 链转移反应不仅将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形成支链分子往往也是链转移的结果 。 4 ) 链转移 自由基从一条大分子链转移给另一分子,形成新的活性种继续增长,而原来的大分子终止,称为链转移反应 在引发剂浓度很高时,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可与链自由基进行终止反应—表现单基终止 在聚合过程中,聚合产物从体系中沉析出来,链自由基被包藏在聚合物沉淀中,使双基终止成为不可能,而表现为单基终止。 与反应釜金属器壁碰撞终止表现为单基终止。 3.4.3 自由基聚合和逐步缩聚机理特征比较 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一个单体自由基从引发,经增长和终止(或链转移),转变成大分子,时间极短,不能停留在中间阶段,反应混合物主要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在聚合过程中,聚合度变化较小。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微观上可区分为链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元反应,具有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特点。其中引发速率最小,所以它成为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 延长聚合时间可以提高转化率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提高。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较小 少量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终止。 (0.01%~0.1%) 少量引发剂,更少的自由基…… 阻聚剂 活泼自由基可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 稳定自由基为自由基聚合阻聚剂 7、由于平衡的限制,两单体非等当量比,或温度过低而使缩聚暂停,这些因素不经消除,反应又将继续进行。 7、微量阻聚剂可消灭活性种,而使聚合终止。 6、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代理市级财政非税收缴业务协议书5篇.docx VIP
- DL_T 5369-2021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火力发电工程--可检索可复制.pdf VIP
- 世界预防溺水日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68题).docx VIP
- T_CAGHP 065.3-2019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定额(试行)(上册).docx VIP
- DBJ∕T 15-126-2017 公共建筑能耗标准.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宝安中学初中部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数据中心TIER标准:运营可持续性.pdf
- 《劳动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大学外国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联通评审专家题库-全量(含答案).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