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血小板药物 背 景 抗血小板药物分类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培达)、双嘧达莫 ADP 受体抑制剂:波立维(氯吡格雷) 5 羟色胺受体抑制剂:安步乐克 血小板 GPⅡb / Ⅲa 拮抗剂:阿昔单抗、eptifibatide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临床应用重点 动脉系统血栓 冠心病 脑梗塞 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 服药后 30 ~ 40 分钟出现血浆峰值(肠溶片 3 ~ 4 小时) 服药后 1 小时抑制血小板聚集 生物利用度 40% ~ 50% 阿司匹林有效的疾病及有效剂量 阿司匹林的两难选择 阿司匹林抵抗 氯吡格雷作用机制 药 代 动 力 学 肠道吸收,肝脏代谢,2.2% ~ 2.4% 尿中排泄 服药后 0.9 ~ 1.1 小时达到峰值,2 小时起效 半减期为 7.2 ~ 7.5 小时 连服 3 ~ 7 天后,达到稳定浓度(0.08 ~ 0.11mg/L) 停药后作用可延续到 7 ~ 10 天,洗脱期长 氯吡格雷副作用 出血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西洛他唑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肠道吸收,肝脏代谢。给药 72 h 后 42.7% 尿中排泄 作用快速(3.5 h 最强)3 h 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有效浓度 24 h 以上。72 h 后尿中排泄。(连续给予西洛他唑 4 日,每日 2 次,未见血药浓度蓄积上升) 洗脱期短(伴随血药浓度的降低而抗血小板作用迅速下降) 不延长出血时间,不增加出血量 1995年经美国FDA批准用药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一线药物。 双嘧达莫 抗血小板机理至今尚有争议,主要是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水平: 1、抑制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从而减少cAMP分解 2、阻止腺苷摄取,刺激血小板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cAMP生成 因有扩张血管作用,引起“盗流”现象,所以不能用于严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和左室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阿昔单抗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药后 10 分钟抑制血小板聚集,4 小时完全抑制,24 小时回升,48 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的 35% 临床应用 适用于 PCI、24 小时内作 PCI 的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 Q 波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 出血、血小板减少、产生人抗嵌合体抗体(可在半年内消失) 沙格雷酯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胃肠吸收。1.5 小时达到峰值,持续 4 ~ 6 小时,12 小时后有回复倾向。尿中排泄 临床应用 用于慢性动脉闭塞症 不良反应 皮疹、恶心、胃灼感 结 论 虽然存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但目前没有 研究发现其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有利或不影响,所以 在临床用药上仍以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主,其他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需严格遵循适应症,谨慎用药。 * * 黄一宁.从循征医学和个体化医学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2009. 160 急性缺血性卒中 75 严重的颈动脉狭窄 50 一时性缺血和缺血性卒中 160 急性心梗 75 不稳定性心绞痛 75 稳定性心绞痛 75 高血压 75 有高危的人 每日最低有效剂量(mg) 疾病 丁鲜艳.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 ,4(7B):28. 血管内皮细胞膜 血栓素合成酶 磷脂酶 A2 磷 脂 血小板细胞膜 花生四烯酸 PGG2 PGH2 TXA2 PGI2 血管收缩 血管舒张 促进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小板聚集 磷 脂 环氧化酶 氢过氧化物 前列环素合成酶 Aspirin x 健康受试者 (n = 8) Aspirin 324 mg (服药后 2 小时) 血小板聚集 Template IIR Bleeding Time Light transmission 100 80 60 40 20 0 0.1 1 5 胶原 ( μ g / ml) Non-Responders (n = 3) Responders (n = 5) 无反应者 Bleeding time (sec.)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200 有反应者 Before After Before After Kawasaki T, Stroke, 31, 591, 2000 % 胶原 5-羟色氨 ADP 凝血酶 TXA2 刺激传 递系统 肾上腺素 cAMP Ca++ 释放反应 GP IIb GP IIIa Ca++ GP IIIa GP IIb 纤维蛋白原 聚集 X (氯吡格雷) 胶原 5-羟色氨 ADP 凝血酶 TXA2 刺激传 递系统 肾上腺素 cAMP Ca++ 抑制一次聚集同时抑制引起二次聚集的化学物质的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