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解决内侧支撑问题 断端可加压 头钉打入之后可通过专用器械使头钉向外完成断端加压,促进骨折愈合。 临床应用 2011年6月~2012年6月 39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2例,年龄51~98岁,平均76.4 岁 按改良的Evans分型,IB型7例,ⅡA型5例,ⅡB8例,Ⅲ 型19 例。 病例一 女性,89岁,粗隆间骨折。 骨折分型 Evans分型IIA AO分型 术后 大头钉 小头钉 术后CT与术后三个月CT 病例二 女性 61岁 粗隆间骨折 骨折分型 Evans分型IIB AO分型 术后 术后CT与术后三个月CT 小结 1粗隆间骨折是骨科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 2治疗粗隆间骨折需要正确认识股骨的力学特征和内固定力学特征。 3需要重视二次稳定现象。 4三角支架稳定髓内钉可有效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 * * * 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内固定研究 唐佩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301医院 流行病学 文献统计 髋部骨折发病率每年35万以上 骨折后第一年死亡率15-20% 50%以上为粗隆间骨折 固定失败率23%,手术翻修7% 每年医疗费耗资高于90亿美元 Severson, E., D. S. Horwitz, et al.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timing when to get on and off the operating table.” 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 .2009;20(5): 490-493 Mak, J. C., I. D. Cameron, et al. (2010).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persons: an update. Med J Aust 192(1): 37-41. 股骨近端力学特点 张力线 压力线 主要负重关节——内固定要求高 力学传导特殊——三角形力学稳定 内侧皮质有重要力学传导作用 Evans-Jesen 分型 ⅠA ⅠB ⅡA ⅡB Ⅲ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 2006 AO/OTA分类 治疗 保守治疗合并症较多,如褥疮、尿道感染、关节挛缩、肺炎以及血栓等。因此,近年来一致认为,如患者伤前能活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及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 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早期恢复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 内固定选择 髓内固定已经成为主流 Anglen JO, Weinstein JN. Nail or plate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changing pattern of practice. A review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Orthopaedic Surgery Database.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90(4):700-7. 红色为髓外固定,蓝色为髓内固定 髓内治疗仍然存在大量失败病例 为什么会失败? 失败的原因? 1复位问题 2固定问题 3感染问题 4其他 不稳定! 影响稳定的因素 髓内钉内固定方面 1.头钉与骨接触面 (近端受力面积头钉+近端锁定钉) 2主钉与骨接触面 (远端受力面积髓内钉与髓腔接触面 +远端锁定钉) 3头钉与主钉的嵌合 4髓内钉的抗疲劳能力(轴向+扭转) 髓内钉力学分布(PFNA) 头钉与骨接触处 头钉与主钉接触处 主钉与髓腔接触处 远端锁定与骨接触处 影响稳定的因素 骨方面 骨折断端力学传导——骨折类型 形态学、粉碎程度(内侧支撑) 骨折的复位情况 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 骨折愈合能力(血运) 骨的脆性(脆骨病) 不稳定的表现 复位丢失 (颈干角变化 股骨头长轴缩短) 内植物失败(切出、断裂等) 疼痛 其他 骨折愈合与内固定的关系 稳定型骨折 + 稳定型固定/不稳定型内固定/保守治疗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与内固定的关系 不稳定型骨折 + 不稳定的内固定 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 骨折愈合与内固定的关系 不稳定型骨折 + 稳定的内固定 二次稳定 骨折愈合(非解剖形态) 二次稳定 在髓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