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pdfVIP

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OO9年第2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220o9 (总第 104期) TAIWANRESEARCHQUARTERLY GeneralNo.104 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 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响 朱双一 (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梁启超抱持着借鉴现代化经验用于祖国的初衷前往台湾,结果大失所望,发现了日 本殖民者所谓为台湾带来现代文明的论调之不实;而台湾文人向他讲述的殖民者的种种恶政弊端 却多确有其事,由此识破了殖民地所谓 “现代化”的真相 ,写下 《斗六吏》等诗篇加以揭露。 他提出 “刘铭传”诗题,寄托民族情感和反殖民的现代化追求 ,对台湾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台湾之旅;殖民现代性;刘铭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09)02一oo82—09 梁启超于 1911年三四月间受林献堂之邀而有十多天的台湾之旅,其间并创作了89首诗和 12首 词。此行的前因、经过和意义,曾先后担任林献堂主要助手的甘得中和叶荣钟已有信实的回忆和记 载;而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黄得时也有专文考辨。…台湾中青年学者廖振富、黄美娥、许俊雅等,对 此着力颇多。近年来学术界又有一些新的资料发现,如大陆学者罗福惠等从未刊 日文档案中,搜 寻、翻译 了当年 日人窃听并记录下来的4月 1日晚台北东荟芳酒楼 的欢迎酒会上梁启超 的演讲 辞;_2台湾学者廖振富注意到图书馆故纸堆中的 《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许俊雅继 《梁启超游台 作品校释》 后,又编注了 《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一书于2007年9月出版,刊布了1907— 1914年主要是梁启超和林献堂两人之间,同时也包括了林幼春、洪弃生、林痴仙、汤明水、梁思 顺、林荣初等的尘封甚久的往来信札共 45封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 了参考 。笔者 以为,以往 的 研究比较集中于民族情感的抚慰和交流方面,其实,梁启超在台湾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和思考了 “现代化”与 “殖民”的关系问题,乃另一重要的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一 、 游台前梁启超的复杂心态 梁启超与台湾的因缘,起于甲午战败,康、梁发起 “公车上书”时。此后梁启超在 日本创办 《清议报》鼓吹变法,曾刊登丘逢 甲、郑鹏云等台湾文人的作品。1898年章太炎在台北主编 《台湾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 (07JJDGAT246);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2006B2130)。 作者简介:朱双一,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82 · 日El新报》汉文栏 ,发表了一些同情康、梁变法,抨击清廷的文章,都使梁启超成为台湾同胞所熟 知和仰慕的人物。加上当时台湾 “皆以总督府之言论为言论,文章为文章,实等于无言论亦无文 章,遑论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文化耶?” 想了解世界新知只有求诸海外。20世纪初年,林痴仙等 台湾文人购买的报刊书籍中,就包括了 《新民丛报》、 《戊戌政变记》、 《新大陆游记》等与梁启超 紧密相关者。雾峰林家中,林幼春很早就对梁启超极为钦佩 ,引起族叔林献堂的留意。林献堂于 1907年6月游 日时,特意探访 ,终得与梁启超邂逅于 日本奈 良,进行了一段对台湾社会文化运动的 兴起意义重大的谈话。此后梁、林往来不断,如 1908年梁启超 曾将刚出版尚未发行的黄遵宪 《人 境庐诗集》寄赠林献堂。J1910年 “穷秋”之际,他们再次相会于 日本神户麦姓华侨别墅 “双涛 园”,使得几年前初次见面即已定下的梁启超访台之约提上 日程 ,并于翌年春得 以实现。 赴台之前,梁启超已从台湾文人那里,听到了许多 日本殖民者的弊端恶政 ,其 中包括表面看来带 给台湾 “现代化”,其实严重损害台湾民众利益的作为。早在 1907年林献堂与梁氏见面返台后,闻讯 “不禁距跃三百”的林幼春,立即 “冒渎”致信予 “救国之诚,薄海同钦”的梁 氏,请求 “引绳批 窍,为之导迷”。林幼春在信的开头就表达 了 “沦胥”于 日本统治 13年来

文档评论(0)

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