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有效药剂筛选.pdf

辣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有效药剂筛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以辣椒炭疽病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到两种致病菌株;对两种 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测定了吡唑嘧菌酯等9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的室内毒 力,并针对效果较好的4种单剂进行了混配剂的筛选;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筛选 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辣椒炭疽病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尤其是成熟的果实和老叶。叶片被害初期呈褐 色斑点状,逐渐发展为深褐色或铁锈色病斑,叶片易干缩脱落。被害果实初期为水浸 状黄褐色斑点, 后扩展成凹陷病斑,斑面边缘隆起,密生小黑点组成的同心轮纹,干 燥天气时病部干缩,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淡红色粘稠物。 2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从安徽石台辣椒病株上共分离到2 个菌株 CC-1、CG-1,菌株CC-1 的分生孢子 盘上长有暗褐色刚毛,具 2~4 个横隔膜;分生孢子弯月形,单胞,无色,大小为 20~30×3~6μm。菌株CG-1 的分生孢子盘上未见刚毛,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 大小为18~29×4~6μm。根据发病症状、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的测定结果,按照Sutton 的分类系统分种检索,将引起安徽省石台县辣椒炭疽病的这两种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辣 椒黑点炭疽病菌(辣椒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和辣椒红色炭疽病菌(胶孢炭 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3 辣椒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十字交叉法、凹玻片及血球计数板法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及 碳、氮源等营养条件对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量、致死温度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测定了两种致病菌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黑点炭疽菌和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最适温 度分别为25 ℃和28 ℃,致死温度分别为50℃、55℃,最佳产孢温度均为28 ℃;菌丝生 长最适pH值分别7和6,最适产孢pH值均为5,孢子萌发率最适pH均为7 ;光暗条件对 菌落的直径影响较小, 但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 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产孢 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两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 的最适氮源为酵母。 I 4 化学药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测定了吡唑醚菌脂等 9 种杀菌剂对辣椒黑点炭疽菌和红色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指 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复配剂的筛选。9 种供试农药单剂中,吡唑醚菌脂、丙环唑和苯 醚甲环唑对黑点炭疽菌菌丝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 值分别为 0.4818µg/mL 、 0.0095µg/mL 和0.1295µg/mL,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红色炭疽菌菌丝抑 制作用较强,EC50 值分别为0.0440µg/mL、0.3638µg/mL 和0.0401µg/mL 。嘧菌酯对 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本文对丙环唑、吡唑嘧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4 种单剂进行了复配 供试药 。 剂按1:1 混配后对两种辣椒炭疽菌的增效系数表现如下:丙环唑分别与苯醚甲环唑和 吡唑嘧菌酯混配,对两种辣椒炭疽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辣椒黑色炭疽病菌 的共毒系数为210.26 和201.12 ;对辣椒红色炭疽菌的共毒系数为211.25 和205.25 ; 吡唑嘧菌酯与咪鲜胺混配,对辣椒黑点炭疽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15.13 。 而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后,对辣椒红色炭疽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213.03 。苯 醚甲环唑与咪鲜胺混配后,对辣椒黑色炭疽菌表现为拮抗作用。 5 防治辣椒炭疽病大田药剂试验 几种试验药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良好的防效,在供试的药剂浓度内第3 次施药后 的10d,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5% 以上,结果表明几种表现良好的药剂均为新型高效低 毒的杀菌剂。针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实际田间防控时,笔者建议几种药剂应轮换使 用,并在化学防治的同时实施农业防控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如轮作换茬,建立无病 果园,繁育无病种苗,选用耐病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等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 仅能够节约成本,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