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1):1~4 CulinaryScienceJournalofYangzhouUniversity 饮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张建梅 ,陈 育 (1.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4;2.扬州大学 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中国饮食历经几千年发展,成为一种璀璨的文化,不仅积淀了民族的特性,也体现了历代人的创新 性。但是,在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的过程中,对饮食文化创新有贡献的权利人的合理利益得不到法 律保护,饮食行业也存在不正当竞争。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有必要完善现有法律规 定,对饮食文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饮食文化;不正当竞争;著作权;专利;地理标志 中图分类号:D92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9)O1—0001一o4 中国地域广阔,动植物品种繁多,人们用来食用的材料丰富多样 ,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地方的 饮食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性,并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 化是人类为了生存 ,在饮食生活中产生的饮食观念、行为、技术及其饮食产品的总和,是人类通过 自然选 择、约定俗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饮食生活方式。 中国的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 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 中的一颗璀璨 明珠。 饮食文化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 融人了个体或集体的智慧,是一种无形财产,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对饮食文化的知 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l 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 是人文性: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中国式菜名上。中国式菜名的命名 大致分为直接命名和联想命名两种方式。直接命名主要是一些普通的中国菜肴。其制作方法也 比较简 单。通常这类菜肴的直接命名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主要成分、辅助成分、加工食品的方法和烹饪食品的 方式。比如青椒土豆丝、嫩笋炒肉丝。联想命名往往用于一些富有特色的菜肴。这类菜名往往借助人 名、动物名、植物名、地名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名称 ,使其生动形象或是充满喜庆 ,充满 了深厚的中国文 化底蕴。比如:“东坡肉”、“麻婆豆腐”、“芙蓉鸡片”、“北京烤鸭”、“霸王别姬”等。这些名称在生活中 已经约定俗成,很多已经成为招牌菜。在食客享受美食的同时,了解 民族的历史、风情、人物以及传统。 在菜名向外传播的同时,文化也在向外延伸。 二是民族性:饮食文化是一种融于民族血液的情感和习性。千百年传承的饮食文化习性是难以轻 易改变的,虽然中西文化在不断交融,但是骨子里的饮食情节终难解开,因为中华饮食文化在满足人们 生理需要的同时,也给人们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4有研究表明,传统的、习惯 的饮食生活不仅影 响着人类的体质和遗传,还长期作用于人类的精神与心理,使人在饮食方面固守传统,坚持习惯。例如 回族人绝不吃猪肉,朝鲜族人有腌制辣 白菜的习惯等等。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时,很多中国人已经被 “西 化”或者 “国际化”,但是无论如何饮食习惯很难 “化”去,老百姓在中秋总要吃上一块月饼,端午时亲友 互送粽子,七夕吃点乞巧情果,春节要吃饺子,逢年过节,也不忘了给老祖宗祭祀美食。在中国人的心目 收稿 日期:2008—10—02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07BFX043),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 目(TJSR07—1007)。 作者简介:张建梅(1965一),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陈 育(1985一),女,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从事知识产权法研究。 2009年 第 1期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第26卷 总第93期 中没有上帝,只有祖宗和亲情,这里吃的是 “饮食”,表达抒发的是文化仪式后面的情感。 三是创新性:从 国内角度看,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民族多样,形成了以地域为界的鲁、川、粤、闽、江、 浙、湘、徽八大菜系,并摸索出了煎、炸、焖、蒸、烤、煽、炖等烹饪手法。据不完全统计,不算少数民族和零 食的制作方法和品种,全国日常食用面点的品种就已达四五十种之多,制作方法和 口味也各有十余种, 仅四川的菜肴和小吃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