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對於臺北縣各鄉鎮市志的纂修盛況,臺北市各區志的纂修情形較不熱絡。 雖然如此,目前全市12區除了萬華、大同兩區之外,其餘皆於二十一世紀初完成區志的創修或續修事宜。 各志書的編纂團隊成員,以學者專家參與修志的比例較高。 近二十年來臺北縣市鄉鎮市區方志編纂的特色: ◎大多遵循「言必有據」──凡有徵引皆註明出處的學術規範。 ◎注重田野調查與文獻資料的互補互證,用心於新史料的發掘、整理與解讀。 ◎除了延續過往將方志視為輔治之書的傳統觀念之外,晚近志書更強調其作為鄉土教材或是地方百科全書的功能,涉及住民生活禮俗、多元族群文化、地方產經特色與觀光旅遊資產的篇章,益加受到重視。 結 論 與 展 望 近二十年來臺北學研究及其推廣的成績: ◎地方知識的建構與理解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 ◎歷史記憶的傳承與分享 經由學術文化單位或地方文史團體所舉辦的臺北學、淡水學及北投學學術研討會,既宣告這些地方學研究的主體性及獨特性,使其從原本的研究概念轉變成專有名詞,同時也拓展出多元學科跨界對話與相互借鏡的場域。 近幾年來,伴隨著社區文化意識的抬頭與大眾史學觀念的傳播,在淡水學、北投學之外,「艋舺學」、「新莊學」、「海山學」、「板橋學」、「三鶯學」、「新店學」等等地方學也逐漸打出名號。 臺 北 交 響 樂 回顧近二十年來大臺北地區地方學的發展脈絡及其學術特點,可以看出其中具有「開放性」及「多元性」的雙重性格。 研究者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既有不同的研究取向,也有各自的研究重點與聚焦對象。 歷史學界的研究,以漢人開發、原漢關係、土地拓墾、聚落發展、經濟產業與社會變遷的研究成果較為顯目,尤其較著重於早期的歷史段落。 地理學界的研究,重視地理環境變遷、自然條件與人文空間的分析,針對各類生態景觀的區位因素進行探討,在時間段落上多著重於當代或現狀的考察。 社會學界的研究,大多聚焦於都市化的歷程與現代化的脈絡,重視都會區位中各類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趨勢的探討,在時間段落上較偏重於日治及戰後時期。理論的運用及量化的取向亦極為明顯。 人類學界的研究,大多集中於都市或村落中宗教現象的探討,以及各類社會民俗的研究。 至於跨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多元學科觀點的借鏡與整合,能兼顧理論/實務、宏觀/微觀、動態(時間縱深)/靜態(空間區位)、中心/邊緣的研究取向,亦是所在多有。 以社會學與歷史學之間的謀合為例,理想的情況在於,社會學理論的援引,有助於增添論述的強度;歷史資料的引述,有利於強化論證的深度。 其中,蘇碩斌的《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一書,結合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運用與歷史資料的考察,為臺北學的領域中如何進行跨學科的研究,立下一極佳的示範。 未來大臺北地區地方學的研究,或許可以採取大規模科際整合型的方式來進行,師法1970年代的「濁大計畫」與1980年代的竹塹研究計畫的作法。 在研究取徑上,可將淡水河系主支流所貫穿的土地分成數個區域(region),透過跨學科的視角,進行既微觀且通觀的分析研究,並關注當地與他方的連結與互動。 從臺北學的經驗出發,進而建構出地方學研究的理論模式。 政府文化單位能結合大專院校及學術機構的力量,持續編刊文化叢書、鄉土與社會、機關志、客家志等系列專書,或是規劃「臺北學研究叢書」、「臺北學文獻叢刊」之類的出版計畫。 回歸社區,迎向世界,展望臺北學的研究能更具國際視野,甚至成就出如同法國年鑑學派(Annales School)的區域研究典範,進而躍升世界級的學術之林,成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知識橋樑。 報 告 完 畢 敬 請 指 教 歷屆累積的論文,從多元的角度呈現出淡水地方在不同時空脈絡下的文化內涵與歷史風貌,業已處理了不少課題,但仍留有某些學術空間(如宗教文化、產業經濟等),有待來者加以發揮。 論文發表者包括學界人士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學界人士以歷史學專業者居多,另有地理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學、建築學、景觀設計學、環境工程學等專業領域,形成多元學科對話的知識空間。 在第一、二、四、五屆研討會中發表論文的張建隆,原係滬尾文教促進會成員,於1990年成立淡水史田野工作室,長期耕耘淡水學的研究課題,致力於學術研究與社區文化的連結。 近年來,淡江大學歷史系協助鎮公所完成「淡水史料文獻蒐集」,主持《淡水學用語辭典》電子書計畫案,透過跨校型整合計畫協助在地社會續修《淡水鎮志》(於2013年出版),試圖對淡水地方社會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與瞭解。 ◎淡水古蹟博物館: 2005年7月創立,在淡水學的學術研究與文化推廣上,亦逐漸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舉辦各類型淡水文化資產的典藏展示與教育推廣活動,從事淡水史蹟的學術研究,出版一系列古蹟調查與口述歷史專書。 「北投學」的主體與主軸 北投地區為臺北境內著名的溫泉鄉。 從早期的原住民活動、漢移民墾殖到後來陶瓷產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11课件.pptx VIP
- 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断、治疗与预防指南(2024)详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江西晨飞铜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阳极铜项目原料变更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简本.doc VIP
- 家政服务人员薪酬提成方案.docx VIP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33课件.pptx VIP
- 国际形势与政策课件.pptx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pdf VIP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下册 考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100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