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讲海上的波动体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海上的波动体现象 一、概述 1.1波浪要素 波峰——波浪最高点 波谷——波浪最低点 波长——相邻两波峰(或谷)之间水平距离λ。 波高——从波峰到波谷之间的铅直距离称为波高(H)。 振幅——波高之半a=H/2。 周期——相邻两波峰(或者波谷)通过某固定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T)。 波速——波形传播的速度c =λ/T。 波陡——波高与波长之比称为波陡,以δ=H/λ表示。 波向线——与波峰线垂直指向波浪传播方向的线称为波向线。 波峰线——垂直于波向线,波峰的连线。(波脊线) ?73人在一个浪头上持续冲浪5秒钟 (2006年9月17日南非开普敦) 海洋中的波浪 1.1.1复杂而多样: ① 起 因 ② 波 高 ③ 波 长 ④ 周 期 ⑤ 波 形 1.1.2分类: ① 依波形与水深的相对比(h/λ)分 ③ 依波在水中传播与否分 ② 依波长的位置分 ④ 依起因分 ⑤ 依线性、非线性分 二、小振幅重力波 2.1波动方程: 假定振幅无穷小,重力是其唯一外力。依运动方程、连续方程、边界条件、流体无粘性等条件下求解。 2.1.1波剖面方程 波数 频率 频散关系:简单波动的频率和波数之间的关系式 深水: 相速度:c=λ / T?????????? c=σ / k 2.1.2水质点的运动 1)深水波(短波):h/λ≥0.5 ① 水质点运动速度 在水面: z =0 ② 水质点运动轨迹。设其平衡位置为(x0 , z0) 轨迹为圆,半径为 在自由表面,z0= 0, 半径为a; 在z0 = -λ处,半径为 ③水质点运动与波形传播的关系 2)浅水波: 时,可视为浅水波或称长波。水质点轨迹为椭圆。 3)过渡区浅水波: 2.1.3水深的影响 1)波速、 波长、周期的关系式 2)深水波——波速仅与波长有关,而与水深无关 3)浅水波——波速仅与水深有关,而与波长无关 ? 4)过渡区浅水波(有限水深波,深水表面波) 5)极浅水波:在水深小于波长的1/25的海区传播的波动。 2.2波动的能量 2.2.1势能: 单位截面铅直水柱内的势能: 沿波峰线单位宽度一个波长内的势能: 沿波峰线单位宽度一个波长内的势能 2.2.2动能: 波峰线方向单位宽度,自表面至波动消失处,一个波长所具有的动能 与势能相等 2.2.3一个波长内的总能量: 与波高的平方成正比。 2.2.4 能量的分布:总能量主要集在水面附近。故称表面波。 2.2.5能量的传输:平均意义下的向前传递的速率为 水深的影响: 2.3正弦波的叠加——波群和驻波 2.3.1波群 ① 波群的形成——传播方向相同,周期、波长相近的正弦波叠加。 叠加后波剖面方程 ②波速 ③ 振幅 1)周期 2)变化范围:0~2a 3)?变化的速度-群速 ⑴ 深水波: ⑵ 浅水波: ? 2.3.2驻波 ①形成——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正弦波叠加 ②波腹:波面具有最大的升降 当 ③ 波节:水面无升降 当 2.3.4在 驻? 波 2.3.5环境效应: ① 振幅 ② 假潮 三、有限振幅波动 3.1波剖面 三阶Stokes波 3.2波速:近似公式 ①当波陡 很小时,蜕变为小振幅波 3.3水质点运动轨迹接近为圆,但在一个周期内不是封闭的。 ⒋ 环境效应 ① 对海流、波浪成长有影响。 ② 对泥沙运移、入海污染物扩散有影响。 ③ 对近岸的裂流和沿岸流的影响。 3.4波动的能量和波面破碎 (一)能量:动能大于势能,EkEp (二)破碎:理论上可证明δ≥1/7时,波面将破碎 实际观测当δ1/10,波峰就会破碎 。 四、海洋内波 4.1分类 4.1.1界面内波:在密度不同的两层海水界面处发生的波动。 4.1.2密度连续变化海洋中的内波: 海洋内波在海表的表现 四、海洋内波 4.2复杂而特殊的性质 4.2.1波速:同波长,内波波速仅为表面波速的1/20 4.2.2 振幅与能量:同样能量激发,振幅为表面波的30倍。 4.2.3 传播方向: ① 界面内波; ②连续变化内波 4.2.3内波能量的输送方向 4.3环境效应 4.3.1对海水混合影响大 4.3.2 派生的辐聚、辐散 4.3.3军事活动影响 4.3.4对水产业的影响 五、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 5.1开尔文波:科氏力的作用,通过狭长水道时。 波速 ⒊ 振幅:两岸振幅不等,右岸大,左岸小(北半球) ? 5.2罗斯贝波:略 六、风浪和涌浪 6.1风浪、涌浪和混合浪 6.1.1风浪: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6.1.2 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当地风力减小、平息,或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