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主题:启蒙与救亡
起止年代:1917——1949,新的语言,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人,人生体验)。
分期:
一,“人的觉醒”的时代(1917——1927):个性解放,思想觉醒,高扬人的旗帜,表现个人自我的苦闷,面向西方。
二,“文学自觉”的时代(1927——1937):新文学走向成熟,开拓各自的创作领域(世界)
三,“民族觉醒”的时代(1937——1947):为抗战而歌(艾青),为百姓而写(赵树理)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
文学运动与社团: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阵地:《新青年》(1915年《青年杂志》):陈独秀
北京大学:蔡元培
2、目标:反传统(封建专制)
西化
3、工具:人道主义/进化论
4、文学革命:1917年
理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双簧戏”:钱玄同(王敬轩)——刘半农
与复古派的三次论争:林纾/学衡派/甲寅派
成就:白话文的推广/外国思潮的涌入,社团的蜂起/理论建树/作品(鲁迅、郭沫若)
意义:文学观念的变化,改变了消遣的文学观,确立了为人生的文学观,内容上为个性解放,人的觉醒,用白话文写作。
二,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语丝社
鲁迅
一,生平:(1881——1936)中国最孤寂最忧患最清醒的灵魂
二,小说:
《呐喊》:
《彷徨》:
内容:社会变动,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问题。
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吃人”
《狂人日记》《祝福》《长明灯》
对辛亥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国民性的思考
《药》《风波》《阿Q正传》
在变革的时期,对几代知识分子命运和道路的探索
《白光》《孔已己》《高老夫子》《肥皂》《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
内在结构:
看与被看:“看客”,游戏化,戏剧化
离乡——回乡——离去:游子,无家(乡土与都市,传统与现代,梦与境遇)可归,反抗绝望
阿Q形象分析:
精神胜利法:缺乏自我意识,闭眼睛/忘却/泄愤
反抗:辛亥革命的虚假和农民起义的狭隘(反对压迫但不反对剥削)
生存困境的寓言:生计问题/恋爱问题/死亡
《故事新编》:
《铸剑》:复仇,精神界战士
三,散文:《朝花夕拾》
文化土壤
社会风俗
对生命的 关注
四,《野草》:反抗绝望
人生某种困境和选择的艰难:《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个体与群体的紧张关系:《复仇》《复仇(其二)》《这样的战士》
自我写照,自我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
郭沫若
生平(1892——1978)
《女神》:《凤凰涅槃》《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宏伟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激越的情调,急骤的旋律
意义:内心的要求和时代的使命(召唤出了诗人)/重塑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1,形象:小我:自我的形象
大我:民族的形象(有朝气,有生命力的形象,其出现代表了当时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民族精神。)
2,浓郁的泛神论思想: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异化为敌对的关系,重新感觉自然,自然万物都有神性,即自己的精神。
3,抒情主人公: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创造的精神
4,艺术特征:意象丰富,新鲜,宏大,有朝气/韵律,反复咏唱,排比,造成浪一样的气势。
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丹》《南冠草》
《屈原》五幕剧,塑造我们的英雄形象:男性,女性的英雄
屈原,婵娟——郑袖,宋玉,子兰,上官大夫,张仪
《雷电颂》屈原形象的象征
艺术:1,历史剧观,“失事求似”
2,悲剧观:方生的事物——将死的事物,悲壮
3,诗剧:以《橘颂》贯穿始终,把诗歌的凝练,激情和想象力融入剧作,通过诗的形式内心独白,人物形象也是理想化的(屈原的坚韧,婵娟的美好)。
4,结构:屈原的一生在一天中表现,屈原的愤怒
郁达夫
生平(1896——1945)
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
小说的特征:
1、《沉沦》作品叙述了“他”试图摆脱“病痛”的努力和沉沦的过程。
①通过艺术摆脱心灵上的伤痛,读书,——艺术的困惑
②寻求自然的帮助——自然的迷失
③希望得到爱情来重新找回自我,转移和摆脱精神的痛,——爱情的失落
④去妓院——人的沉沦
2、“自叙传”小说
源头:日本的“私小说”/俄罗斯的“多余人”
以描写自我的经历和心灵为主,作品主人公和作者本人在情感世界中是重合的,艺术化地袒露自己的生活隐私和内心秘密,以直抒胸臆,内心独白为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自我剖析,“自伤,自虐,自悼”
人物:“零余者”,知识青年,病痛:个性,孤独、敏感、自卑、感伤、愤世嫉俗;身体,病痛;社会,是有正义感和良心的人,但社会上侮辱他们的良心,歧视他们的才情,折磨他们的心灵;民族,弱国子民的自卑感(外在)。以伤害自己来报复社会,以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心灵为武器向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本人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10年,做过实验室QC,仪器公司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擅长解答实验室仪器问题,现为一家制药企业仪器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