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0, 45 (2): 198–204,
doi: 10.3969/j.issn.1674-3466.2010.02.008
·研究报告 ·
大豆初生根凯氏带对铜离子的通透性
1, 2 2 2 2 2 2*
付言钊 , 杨仁秀 , 王桂萍 , 王春春 , 牛立元 , 沈振国
1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南京 210095
2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
摘要 采用在根内生成有色铜沉淀的方法研究大豆(Glycine max)初生根凯氏带对铜离子的通透性。用真空泵抽取浓度为
200 μmol·L–1 的CuSO 溶液进入根中, 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从根基部灌注400 μmol·L–1 的K [Fe(CN) ]溶液, 两种物质在根内
4 4 6
相遇即可产生棕色的Cu [Fe(CN) ]沉淀, 根据沉淀的位置来确定铜离子所经过的途径。结果表明: Cu2+可以穿过内皮层凯氏
2 6
带, 在木质部导管壁以及凯氏带至木质部之间的细胞壁处产生棕色沉淀, 侧根发生的部位也产生了大量的沉淀; 当抽取
K [Fe(CN) ]溶液后再灌注CuSO 溶液, 发现Cu2+仍然可以穿过凯氏带, 并在凯氏带外侧以及外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处产生棕
4 6 4
色沉淀。研究结果证明凯氏带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阻止离子进出的完美屏障。
关键词 质外体, 凯氏带, 铜离子, 初生根, 大豆
付言钊, 杨仁秀, 王桂萍, 王春春, 牛立元, 沈振国 (2010). 大豆初生根凯氏带对铜离子的通透性. 植物学报 45, 198–204.
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和 中, 由于侧根发生于中柱鞘并穿过了整个皮层组织,
共质体途径进入根系内部。根系细胞壁上的纤维素、 因此造成了内皮层凯氏带的不完整性(Dumbroff and
半纤维素及果胶质等结构物质带有相当数量的自由 Pierson, 1971; Karas and McCully, 1973; Peterson
羧基或羟基, 这些基团解离后产生负电点, 从而对进 et al., 1981), 这种破坏使得水可以通过大麦
入质外体的阳离子产生吸附作用(Chesson et al., (Hordeum vulgare) 根系质外体途径进入木质部
1997; Peterson and Cholewa, 1998)。此外, 根系内 (Sanderson, 1983)。在水稻(Oryza sativa)根系中, 钠
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有称之为凯氏带 离子和质外体示踪染料PTS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被
(Casparian bands, CBs)的栓质化和木质化带状增厚 吸收(Yeo et al., 1987; Yadav et al., 1996)。此外, 钙
的壁结构。一般认为, 凯氏带的存在使植物根系物质 离子在黑麦(Secale cereale) 的根(White et al.,
横向运输的质外体途径受到阻碍, 必须通过共质体途 1992)、锌在天蓝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的根
径进入中柱(Robards and Robb, 1972; Singh and (White e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