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山论文: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构造活动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龙门山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边缘山脉中地形梯度最为陡峭的山脉。目前龙门山地区地质过程十分活跃,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但在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及其地貌响应、山脉初始强烈隆升时间及成山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本论文以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构造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和技术手段,对研究区构造剖面、构造地貌、5.12汶川地震同震地表变形、砾岩层砾组特征、钟乳石年代学和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等进行深入研究,对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新构造活动特征取得如下几点认识:(1)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活动断裂分布特征: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为汶川-茂县断裂(F1)、映秀-北川断裂(F2)、灌县-江油断裂(F3)以及彭县断裂(山前隐伏断裂F4)。断裂走向NE30。-50。,倾向NW,断裂地表倾角较陡(40。-80。),随深度增加,倾角变小,断裂呈叠瓦状排列,最终交汇于15km左右深度的底板逆冲断层之上。断裂一般沿深切河谷、带状或狭条状坡度低值带和起伏度波动较大处展布。(2)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构造活动性质和强度:研究区新构造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沿先存断裂继承性的逆冲推覆和右旋错动。断裂通过处河流大都具有右旋错动的现象,地震同震变形表明映秀-北川断裂为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灌县-江油断裂为逆冲性质。根据地形起伏度数据、钟乳石生长分析得出研究区的河流下蚀速率为0.46mm/a。(3)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初始强烈隆升时代:砾岩砾组特征和ESR测年工作表明龙门山地区自中新世-上新世之交(ESR年龄约为5.4Ma)基底彭灌杂岩体开始剥露处地表,区域地形显示了较大的高差,进入了快速隆升时代。(4)龙门山地震活动及周期:研究区地震活动频度低,活动强度不大,破坏性地震(Ms≥4.7)主要沿断裂带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显示了不均匀性。地震震源深度在5-25km之间,且存在深度为10和15km的地震层带。钟乳石研究表明研究区地震具幕次活动特征,地震幕次周期为2500年左右。(5)龙门山隆升方式:构造地貌显示龙门山最大高程要高出高原主体平均高程达1000m左右,钟乳石生长分析表明研究区的地震具有幕次活动特征,其周期为2500年左右,结合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平均垂直错距为(2-3m),则本次地震对地壳隆升速率的贡献为0.8-2mm/a,这是突发构造事件对地壳隆升的贡献;而大地测量结果表明龙门山隆升速率为0.3-0.4mm/a,这是地壳缓慢变形的结果。龙门山中段的隆升方式为地震活跃期的地壳突变增长和地震平静期的渐进构造变形增长两种方式,且突变增长的贡献率要大于渐进增长。(6)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构造演化特征:晚三叠世,龙门山地区地壳发生隆升,开始了陆相环境沉积,其沉积凹陷中心位于龙门山后山断裂以东地段。侏罗纪-古近纪,龙门山构造带继续向四川前陆盆地逆冲推覆,其沉积凹陷中心也迁移至龙门山前山断裂附近,在中-晚侏罗世之交发生了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龙泉山开始成为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育前隆带。龙门山中段在新生代继续向四川盆地逆冲推覆,其沉积凹陷中心则扩展到了成都盆地。龙泉山构造带已经成为四川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龙门山中段在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开始强烈隆升和向SE方向挤压,中更新世龙门山又发生了一期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的构造挤压作用有所减弱。(7)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动力学机制: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主体自上新世以来以垂向整体隆升变形为主,继而发生东西向同造山伸展,导致巴颜喀拉块体沿先存主干断裂向SE方向逃逸,在龙门山地区受到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龙门山主干断裂则发生强烈逆冲,深部地层发生叠置,抬升地形高度,发生垂向增长,从而调节地壳的水平缩短。
【英文摘要】The Longmenshan structural bel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nd is still active that make itself the steepest topography of the border mountains around Tibet Plateau. The Neotectonics in the area is very strong which causes frequent geological hazar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geological question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response of structural landform in late Cenozo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丽娃河受损退化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工程及效果分析.pdf
- 利息理论 第5章 投资收益分析.ppt
- 利用ODBC实现Domino和关系数据库互操作.doc
- 利用ping 测试网络联通性.doc
- 利用SD存储介质扩展MAXQ2000非易失数据存储空间.pdf
- 利用T-矩法分析290 A MeV 12C诱发乳胶重靶核反应靶核蒸发碎片在一维相空间发射过程中非统计涨落.doc
- 利用VHDL语--毕业论文.doc
- 利用创业投资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30946.ppt
- 利用复合特征对电磁辐射监测进行模式识别冲击地压预测研究.pdf
- 利用基于几何图像特征支撑向量机分类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人造目标自动识别.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