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蟾蜍第6染色体(核仁组成染色体)的研究I.巨大随体的发现及其遗传规律.pdfVIP

中华大蟾蜍第6染色体(核仁组成染色体)的研究I.巨大随体的发现及其遗传规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 学 报, 9(2);135--142,1982 ActaGenetica Sinica 中华大蟾蛛第6染色体核(仁组成染色体)的研究 I.巨大随体的发现及其遗传规律 )‘ 尚克刚 蒋海燕2)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在 130只中华大蟾蛛中有17只个体 (占13%)在第6染色体的随体部位出现了巨大随体。 它们的大小在个体之间有显著的不同。这些大随体是额外增加的染色质,在染色质的性质上 不同于次缴痕,也没有 rDNA的转录活性。这些额外增大的随体与性别、年龄、季节和表型都 没有相关的联系,并且以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 蟾蛛属中许多物种的染色体核型都已经进行了研究0,[14,16,181。中华大蟾赊 (BufoBufo gargarizans)的核型也已有所报道Ell。该物种的2n-22,在 11对同型的染色体中,第6 染色体的长臂末端带有明显的随体和次槛痕,这是唯一的具有随体的染色体,已被确认为 是带有核仁组织者区域的染色体 N(OR-染色体)。这些随体是圆形的小球状,但是吴政 安Ell曾报道了一例具有大随体的个体,该个体的一个第6染色体有一个巨大的随体,而其 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随体,这是该个体所有细胞的共同特点。 类似于这种偶然发现的明显增大的随体或巨大随体,在其他物种中是曾经有过一些 报道的,其中尤以人类的情况最为突出。在正常人群中,曾经发现带有巨大随体的个体, 机会大约是 13务[81。此外,在植物中,特别是在百合中也有一些报道。巨大随体的出现 也是在同源的核仁组成染色体上造成在随体大小上异态的染色体5,‘10,2110 在两栖类中,除上述报道的一例以外,还没有关于异常的巨大随体的报告。本文作者 的预备实验表明,这种巨大随体的出现在中华大蟾赊中并不是非常偶见的。综上所述,本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明这些巨大随体出现的频率、形态、性质及其遗传规律。 材 料 与 方 法 一()材料来源 中华大蟾赊 (Bufobufogargarizans)捕自北大校园和采购于北 京市海淀区实验动物供应站。1979年8月至 1980年3月期间,通过淋巴细胞培养获得 了130只个体的染色体制片 7(6雄性,54雌性)。 二()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 1,参考 Moorchead等人[131关于人类白细胞培养的方法,以及 Seto等人[2D],RoundsfsrI 本文于 1981年1月2日收到。 1)本文是在李汝祺教授和昊鹤龄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并曾得到李薇锦同志、郑玉兰同志的协助,戴灼华同志 在数理统计方面给予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2)北京市积水潭医院进修教师。 136 遗 传 学 报 9卷 和SchmidI培养两栖类淋巴细胞的方法,并做了一些改进。 2.2毫升注射器用肝素 (5001.U./ml,0.7务NaCI配制)湿润后由心脏直接取血。 取血1.0-1.5毫升,注射器于室温垂直静置30分钟至1小时,用140“角的弯针头将白细 胞层及上层血浆注人5毫升培养基中,白细胞无需计数。 3.为了符合两栖类的渗透压,我们配制的培养基如下:每100毫升培养基中含有: 19,培养基 或( EaglesMEM) 48毫升 0.5%水解乳蛋白 (以不含 NaCI的Earle、液配制) 32毫升 犊牛血清 灭(活) 20毫升 青霉素 100单位,链霉素 100微克,芦山霉素 10微克,NaHCO,调节 pH 为 7.2-7.4 植物血球凝集素 (PHA)为盐水提取法自制。选用广州四季豆 P(haseolushumilis), 0.7外NaCI提取,浓度为2外,总蛋白量 3.3--4.8mg/ml,蟾蛛红血球凝集活力在1/400 以上。每5毫升培养基中加人0.2毫升上述PHA

文档评论(0)

w7851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