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传 HEREDITAS 1(4):14-161979
园果种黄麻一些性状的遗传研究’‘
卢 浩 然 郑 云 雨
福( 建 农 学 院)
交,测交后代有腋芽 2(24)与无腋芽(217)按1:1
一、 引 言 分离,:,=0.112,p二0.70-0.80,证明第二代
我院黄麻育种研究从1950年开始,1962 3:1分离是可靠的,说明腋芽为一对基因所控
年以后,较有计划地把杂交育种研究与遗传研 制。
究结合起来,先后选育出梅峰4号、福麻1号以 二()叶柄色遗传
及闽麻5号 (与原福建农科站合作)等品种,在 黄麻叶柄的基本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是
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对发展黄麻生产起了一定 品种的特征之一。我们以绿色叶柄品种粤园,
作用。结合育种,我们开展黄麻质量性状和数 号与红色叶柄品种梅峰4号等4个品种进行杂
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本文将几年来对茎色、 交,杂种第一代红色叶柄表现为显性,第二代共
叶柄色、腋芽、托叶形状等质量性状研究的一些 统计6955株,红色叶柄与绿色叶柄按3:1比例分
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离,经测定,x,一0.215,p~0.50-0.70,观察
数与理论比率符合。第一代杂种与隐性亲本绿
二、材料 与方法 色叶柄品种粤园5号测交,测交后代119株,其
我们以一些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品种作材 中红色叶柄与绿色叶柄按 1:1分离6(2:57),
料进行研究,所用材料包括 17个亲本,主要研 x,一0.210,p二0.50-0.70,试验结果与理论
究性状包括腋芽有无、茎的颜色、叶柄颜色、托 比率符合,说明第二代3:1分离是可靠的。
叶形状等。 三()托叶形状遗传
所用材料经过自交,将性状遗传上纯合株 托叶形状是黄麻品种的一个特征。大多数
系,采用杂交、自交、测交的方法,分析杂种后代 品种托叶呈针状,称正常托叶,但也有少数品种
的表现,研究其性状遗传。 托叶比较大,称为叶状托叶。我们以正常托叶
品种粤园5号与叶状托叶品种加利麻杂交,杂
三、研 究 结 果 种第一代正常托叶表现为显性,第二代共统计
一()孩芽的遗传 2231株,正常托叶 (1677)与叶状托叶 (554)按
腋芽有无是园果种黄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 3:1分离,进行符合度测定,x2二0.018,p“
一。 我们以无腋芽品种卢宾11等7个品种与 0.90,试验结果与理论比率符合,证明托叶形状
有腋芽品种红铁骨等5个品种,进行包括正反 的遗传受一对基因控制。
交共 14个组合的杂交,杂种第一代有腋芽表现 (四)腋芽、叶柄色二对性状的独立遗传
为显性,第二代共统计 15777株,有腋芽与无 为了进一步研究腋芽、叶柄颜色二对性状
腋芽以3:1分离,经符合度测验,x2二0.028, 的遗传关系,我们以有腋芽、叶柄绿色的品种粤
p=0.80-0.90,试验结果与理论分离比率符合
表( 1)。第一代杂种与隐性亲本无腋芽品种测 1)参加本研究者还有王曼丝、王元森、王英娇等同念,
气 t呼
衰1 无破芽与有孩芽杂交后代的退传表现
第二代分离
组 合 名 称 杂交株系第一代表现 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玉米(Zea mays L.)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px和冷调控蛋白编码基因cld的物理定位.pdf
-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pdf
- 玉米CMS-S材料雄花育性不稳定性与线粒体S类质粒相关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材料线粒体DNA遗传多型性的研究.pdf
- 玉米CMS线粒体DNA R多型性分析及物理图谱构建.pdf
- 玉米cyclinⅢ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pdf
- 玉米Ht1基因的抗病效应).pdf
- 玉米mir1基因在玉米和薏苡中的比较物理定位.pdf
- 玉米P25自交系抗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定位.pdf
-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后代中的传递和表达特征.pdf
- 原癌基因c-myc、c-H-ras、c-sis在小鼠卵巢和睾丸中的转录表达研究.pdf
- 原癌基因ras在玉米中同源序列的检出及其荧光原位杂交定位.pdf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α-Adduc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Gly460Trp)与血清胆红素含量相关性.pdf
- 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pdf
- 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及其进化意义.pdf
- 原噬菌体PBSX阻遏基因及其温度敏感型等位基因的克隆分析.pdf
-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研究.pdf
- 原子力显微镜在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pdf
- 原子力显微镜在双微体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pdf
- 远红光受体伴侣蛋白FHY1在介导基因表达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