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指数的检验及一些理论考虑II.对选择指数的一些理论考虑.pdfVIP

约束指数的检验及一些理论考虑II.对选择指数的一些理论考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 学 报, 10(1);56-62,1983 ActaGeneticaSinica 三种罗非鱼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陈敏容 陈宏溪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昌) 本文对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加俐俐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绘 制了它们各自的核型模式图。所有这3种罗非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是44,即 2”二440 第1对染色体最长,第2对次之,其余20对均为大小差不多的染色体。它们的核型可分为3 组,SM组4对,S11,组17对,T组1对。3种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形态基本相似,用常规染 色体染色的方法难以区分。本文还讨论了罗非鱼的核型与进化问题。 罗非鱼原产非洲,又名非洲卿鱼,是一种热带鱼,属于妒形目 P(erciformes)鲡鱼科 (Cichlidae)罗非鱼属 T(ilapia),这一属大约有100多种。它的世代周期短,繁殖力强,是 鱼类遗传学研究比较理想的材料。 1944年,罗非鱼开始引进我国台湾省。1956年以后, 又先后从泰国和越南引入我国华南地区试养,现在已推广到全国各地。由于引进的品种 逐年增多,而且多为混养,杂交的可能性很大。为了选、育种的需要,我们应用细胞学的方 法,对莫桑比克罗非鱼 T(.mossambica)、尼罗罗非鱼 T(.nilotica)、加俐俐罗非鱼 T(. galilaeus)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甄别纯种与杂种的 依据。 材 料 和 方 法 材料取自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和汉口养殖场。每种鱼取5尾以上,重量为200克左右。 采用白血细胞培养。培养液的配方是 8mlRPMI1640十2m1小牛血清十0.4mlPHA O.Iml三抗 它(们的最终浓度分别是:PHA为 0.08mg/ml,青霉素 100IU/ml,链霉素 100/zg/ml,卡那霉素 50,ug/m1)。接种后置于29℃培养箱中培养98小时。在收取细胞 前2.5小时加人秋水仙素,使最终浓度为 0.4Fcg/ml。用 0.075M KCI低渗40分钟 (340C),甲醇:冰醋酸 3(:1)固定,火焰干燥制片,吉姆萨染色。 片子用显微镜检查,尼罗罗非鱼计数 120个中期分裂相,其他两种鱼各数 100个中期 相,以确定它们的二倍体数目。同时选取6个清晰可靠的中期相拍照放大,分别测量它们 的染色体臂长,并计算臂比、同源染色体对的全长、单倍体染色体组总长以及它们的相对 长度,即每一对染色体的平均长度占单倍体染色体组总长的百分比。 根据所得数据分别 绘制出每一种鱼的核型模式图。染色体的类型按照 Levanua提出的命名法确定。每种鱼 的所有染色体对都经 :值检验。 本文于1982年2月26日收到。 1)朱正军同志参加部分具体工作,俞豪祥同志协助绘制本文图表,特此致谢。 1期 陈敏容等:三种罗非鱼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57 实 验 结 果 (一)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 对100个细胞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计数,染色体数目为88的有8个,43的有4个,42 的有2个,44的有86个,染色体数目为44的占计数细胞总数的86多。因此,确定莫桑 比克罗非鱼的二倍体数目2,二440 图版I,1为莫桑比克罗非鱼染色体组型图。为了与模式图相对应以便于比较,组型 排列是按照染色体的长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的。按着丝点位置可分为3组:第1组为 4对具亚中着丝点染色体 S(M)第(4,7,15和第18对染色体);第2组为17对具亚端着 丝点染色体 S(T)第(2,3,5,6,8,9,10,11,12,13,14,16,17,19,20,21和第22对 染色体);第3组为1对具端着丝点染色体 T(),第(1对染色体)。 图I表示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核型模式图。图中直线表示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对的平均 长度,直线与横线相交点表示着丝点位置的平均值。它与同源染色体对的平均长度由大 到小的排列次序相符。染色体的形态和数据资料列于表 I。表中每一个数据均是6个分 裂相的平均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第1对是特大的染色体对,长达12.26微米

文档评论(0)

w7851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