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唐代宫廷舞蹈的雍容瑰丽
新闻传播学院
05广电
李研唐代宫廷舞蹈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舞蹈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时代是唐代。唐代舞蹈种类多,式样全,分类戏,表现为一种新层次上的成熟完美,无论在表演形式、艺术技巧、内容范围、风格特征方面,都是一个集前代大成者和开拓者,号称为中国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唐代 舞蹈 雍容瑰丽 部伎
一、“十部伎”
唐代舞蹈斑驳陆离、灿烂辉煌,并且于唐代整体文化的特征相一致,显示出雍容瑰丽的美学特点。
唐代宫廷在典礼宴享中以使用“部伎”乐舞为规模。所谓“部伎”乐舞,是将一些或不同风格、或不同民族、或不同内容的乐部组建在一起,成为一套系列乐舞。这种成套系列乐舞的演出效果,犹如今日之音乐歌舞晚会,观众在某一个时间片段内,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乐舞表演。真正能体现大唐乐舞气象的,还是唐代宫廷那些成套的乐舞,比如“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等。
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是对隋朝宫廷部伎乐舞的直接继承和增编。当隋代在结束了南北长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后,按历代统治者“功成作乐”的常规,于开皇初年(约公元581—585)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的、兄弟民族的、外国传入的各种乐舞,制定了“七部伎”。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如此,隋朝开创了历史上的宫廷宴享典礼中使用成套乐舞的先例。“七部伎”的设立,较之过去历代帝王的“功成作乐”,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仅能显示国家的统一与强的,而且还表现持民族包容的气度和魄力。在此二三十年后,大业中,“七部伎”又被调整、增加。隋炀帝顶“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为九部乐。
唐代全盘接受了隋的乐舞。《旧唐书·音乐志》记:“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十四年,改动了隋的“九部乐”:首先废除了《礼毕》(即“七部乐”中之《文康伎》),后增制《燕乐》,列在部首,成为唐的“九部乐”。继而因统一了高昌,于贞观一六年十一月宴请百官时加奏《高昌伎》。至此,“十部乐”得以完备。
“九部乐”、“十部乐”(亦称“九部伎”、“十部伎”)的设立是建立在王朝强大、四方归服的政治意义之上的,所以只能用于朝会大典、宫廷大宴或黄帝恩准的特殊场合。这样,“九部乐”、“十部乐”的主要功能就自然被限定在一个较为严肃的范畴内。而其目的,也就在于通过各乐部的完整连接之成套演出,先是王朝的声威,强调礼仪制度。因此,“九部乐”、“十部乐”的演出有严格规定,不能作为一般的宴享娱乐随便使用,否则就会受到相应制裁。例如,唐宣宗大中(847—859)中期,太常卿封敖“始视事,廷社‘九部乐’,敖宴私第,为御史所劾”(《新唐书·封敖传》),终被处罚。
“十部乐”各部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如下:
第一部,《燕乐》。
这一乐部是以歌颂统治者、祝福唐代兴盛为主要内容的。乐分四部,舞用二十人。《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十四年有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
《燕乐》中,《景云乐》舞八人,《庆善乐》舞四人,《破阵乐》舞四人,《承天乐》舞四人。其《破阵乐》和《庆善乐》旨在歌颂唐太宗的武功文德;《景云乐》即上述《景云河清歌》之舞,以庆贺祥瑞;《承天乐》宣扬皇帝的统治乃承天之命。此四部乐舞,到唐晚期,除《景云乐》尚存,其余三部皆失传。
第二部,《清乐》。
《清乐》出自魏晋南北朝之“清商乐”。当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之后,听到“清商乐”,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于是,在其基础上稍作变更,去其哀怨,并经过考订增补,定出新的律吕、乐器,作为朝廷的正统乐舞使用。
清商乐随着岁月的流逝,多有损减。但到唐武则天时,尚幸存63首。如《白雪》、《团扇》、《采桑》、《春江花月夜》等。清商乐中的乐舞,像《公莫》、《明君》、《铎舞》、《白鸠》、《前溪》等等,都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佳作。在“十部乐”中,《清商》舞四人,“舞容闲婉,曲有姿态”、“犹有古士君子之遗风,他乐则莫与为比”。
第三部,《西凉乐》。
唐代九、十部乐中的《西凉乐》出自满北朝时期的“西凉乐”,该乐原为十六国前秦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人据有凉州之际,变龟兹声而成,当时叫“秦汉伎”,魏太武帝平定河西后,称为“西凉伎”。
第四部,《天竺乐》。
《天竺乐》是张重华据有凉州时,古印度进贡的乐舞。舞者两人,辫发,着朝霞袈裟,行缠,碧麻鞋。《天竺乐》有着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第五部,《高丽乐》。
《高丽乐》是古代朝鲜族的乐舞。古朝鲜“其俗喜歌舞,国中邑落男女,每夜群聚歌戏”。南朝刘宋和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就有高丽乐。《高丽乐》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