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analysis of China in 1999.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 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 !! ! !
徐中民 张志强 程国栋 陈东景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兰州#$%%%% )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
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
合指标,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
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以中国和部分省(区市) 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和部分省(区市)
!’’’
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 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 !’’’ ! $( )* % (+!
)* ,人均生态赤字为% (,- )* ;分省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部分省(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
载力 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同时,将生态足迹计算中
得到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测算了中国及部分省(区市) 年生态
!’’’
足迹的多样性,并采用 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各省的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预测产
./0123456
出的指标,增加多样性是增加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还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
关系,讨论了生态足迹及其多样性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多样性 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7 ’$$ %%$ % 7 %+% 7 %( 8’(# 9
!
,
#$%%’($) *%%+,-(.+ $)$/)+(%. ).0 0121%,31.+ $),)$(+4 ).)45(5 %* 67(.) (. ! 8 :. ;)21*41 ;=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及粘弹性边界单元 Consistent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ies and viscous-spring boundary elements.pdf
- 一种并行的大地电磁场非线性共轭梯度三维反演方法 A NLCG inversion method of magnetotellurics with parallel structure.pdf
- 一种典型的岩溶隧道衬砌压裂突水灾害成因与防治 CAUS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OF A TYPICAL KIND OF WATER INRUSH AND LINING FRACTURING IN KARST TUNNELS.pdf
- 一种迭代收缩非线性状态约束滤波算法 Iterative shrinking filtering algorithm with nonlinear state constraints.pdf
- 一种多源局部放电信号分离方法 A Method for Multi-sourc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s Separation.pdf
- 一种翡翠仿制品-透辉石微晶玻璃显微结构及晶体化学特征的研究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rystal Chemistry of a Diopside Glass Ceramic.pdf
- 一种改进的方法预测水平气液两相流的持液率 A MODIFIED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LIQUID HOLDUP IN HORIZONTAL GAS-LIQUID FLOW.pdf
- 一种改进的有毒气体扩散高斯模型算法及仿真 Simulation of an Improved Gaussian Model for Hazardous Gas Diffusion.pdf
- 一种高效的P2P环境中的窗口查询算法 An Efficient Window-Based Range Query Algorithm in P2P.pdf
- 一种估算氚的内照射剂量的方法 One Method for Assessing Internal Dose Due to Tritium.pdf
- 中国北方农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 Characteristics of Survival Carbon Emission of Households in China' s Northern Agro-pastoral Area.pdf
- 中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发展前景 Potential and prospects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resource in China.pdf
-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汶川Ms8.0级地震孕育的关系 Crustal mo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and preparation of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pdf
- 中国大陆精密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Accurate correction models for tidal gravity in Chinese continent.pdf
- 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 Rayleigh wave tomography from ambient nois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ese mainland.pdf
-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reservoir patterns of low-rank coal-bed methane in China.pdf
- 中国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及其对矿产能源形成的控制作用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control on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 and energy.pdf
- 中国东部第三系典型断陷盆地幕式构造旋回及层序地层特征 Episodic tectonic cycles and sequence pattern of the Tertiary rifted basins of East China.pdf
- 中国东部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ponse of vegetation NDVI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pdf
- 中国干旱灾害评估与空间特征分析 Drought hazard assessment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China.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