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0课 游褒禅山记.ppt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0课 游褒禅山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①劝客尝。 金陵子弟②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①吴姬:这里指酒店女主人。南京一带古属吴国,所以把这里的妇女称作吴姬。压酒:新酒初熟,压槽取汁。②子弟:年轻人。③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不行:相送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觞:酒杯。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谁短谁长?以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惜别之情。 全诗热情洋溢,语言明快,以吴姬劝酒,金陵子弟相送,与流水比短长等情景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子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及其豪放性格。沈德潜评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Ⅰ〉)(原文在第八课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 本题从颠倒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项“直言不讳”一词与原文不符。于休烈借赞圣主明君委婉地回答了肃宗。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罪己”“规过”的翻译。(2)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亲贤”“推毂”“曾”的翻译。 【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词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等翻译方法。 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 2.了解词类活用现象;进一步了解游记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4.一词多义 (一)虚词 (二)实词 7.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