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导学案含答案.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蜀道难》导学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蜀道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把握诗歌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点。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正确理解诗意。 3.品味鉴赏这首诗的浪漫主义手法,体会作者热情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研论与鉴赏,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习作者雄健奔放的笔调,夸张形容手法的运用及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由秦入蜀道路上的惊险,诗中反映的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学习方法指导及要求 1.参考资料书上的有关内容,结合初中学过的李白诗歌,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了解诗人的个性及创作风格,为阅读诗歌作准备。 2.查阅工具书,参照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注意节奏和语气,体味这首诗的韵律美,可划出韵脚及一些容易破读(读错)句子的节拍。 3.整体把握全诗,理清结构层次。 4.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二、自我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猿猱(róu) 攀援(yuán) B.石栈(zhàn) 峥嵘(róng) 吮吸(yǔn) C.抚膺(yōng) 咨(zī)嗟 飞湍(tuān) D.崔嵬(wéi) 万壑(hè) 扪参(mén) D(A项中“猱”读náo,B项中“吮”读shǔn,C项中“膺”读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 B.一夫挡关 豺狼之心 地崩山摧 崔嵬 C.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辑盗 湍急 D.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遐迩 咨嗟 D(A项,莹→萦;B项,挡→当;C项,辑→揖)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枯松倒挂倚绝壁 B(然后,古义指“从此以后”,今义指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按要求默写本诗中的诗句。 (1)《蜀道难》中感情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 , ! (2)文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 。 (3)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 , 。 , 。 (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 , 。 (5)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 , , 。 4.(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4)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 砍崖转石万壑雷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危乎高哉 B. 尔来四万八千岁 危言危行 尔来二十有一年一年矣 C . 砅崖转石万壑雷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转轴拔弦三两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B(A项,高/正直;B项,从那时以来;C项,使……滚动/转动;D项,通“非”/通“斐”,有文采) 三、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质疑、解疑,小结。 合作探究 一、理清本诗结构层次,整体把握全诗主旨。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如果时间允许,无妨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过的《诗经》作品如《君子于役》《无衣》等,再做一番比较──这就从内容的鉴赏延伸到形式的鉴赏上来了。 参考答案要点: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2.试拟写一个简要提纲,理清本诗的结构层次。 第1段 叹蜀道之高险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高峻 叹蜀道之惊险    景物凄清   (可畏)     山水险恶 叹蜀道之凶险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