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入生活”的作家范例.pdf
写我们的大悲悯 ,让王书怀诗歌的某种局限成为对我们的某 时.我们有必要重提一位诗人 ,重提这位诗人的生活和写作方
些告诫 .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可爱的前辈诗人王书怀所希望 式 。
看到的。时代变化了,我们对王书怀的纪念,并不是简单复制 王书怀是建国后第一代黑土诗人,与当时享誉文坛的贺
王书怀的诗歌。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 ,这样我 敬之、郭小川 、闻捷等诗人交相辉映,是黑龙江文学与整个 中
们才能适应时代对诗歌的要求 ,才能让读者服气。 国当代文学同频共振的重要例证。如今提起王书怀的诗歌,很
王书怀的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情味、泥土味、庄稼味 多老一代龙江人还能够整段整段地背诵 ,这应该和他 “深入生
构成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 的诗歌不乏精彩的描绘,对生 活”的方式密不可分 。
活细节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很见功力 。他诗歌的呈现功能非常 即使在几十年前 ,王书怀 “深入生活”的方式也是个特例。
明显。我们在向他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思想深度 ,注重大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 ,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1958年因乡土涛
思索。人类诗歌的河流从来都不乏思想之鱼,它们游进我们 《小河流水哗啦啦》成名。196o年,年仅 31岁的王书怀 已是小
的心河.成为我们感动的波澜。所 以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的 有名气的青年诗人,省作家协会理事,专业作家 ,办公在苏联
思索。不能满足于诗歌的简单格局。从寒地黑土诗歌的角度 领事馆留下的洋楼。住的是单位分的三室一厅的楼房。当时党
上说,我们有我们 自己的特色。但特色并不等于囿于一隅,并 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王书怀在省文联第一个
不等于一遍遍地写庄稼、锄头、草帽、红辣椒这些惯常的意象 , 报了名,又第一个下去了,他来到当时的大豆之乡——绥化县
关键是对这片土地历史底蕴的挖掘和对现实脉动 的感知 ,让 宝山公社。1961年春天 ,他更是第一个把家搬到农村,妻子支
历史和现实相互映照,要深入人们的心灵,表现他们的苦乐。 持他。辞去了教师工作 ,和老母亲、两个女儿、刚刚8个月的儿
为 了生存 ,太多的人走 出寒地黑土 ,加人打工者 的行列,他们 子一起住进宝山公社对面的茅草屋里。草房闲置多年,老鼠特
的心情与这片土地的联系,他们的境遇与社会的联系,都需要 别多,一不小心就掉进饭盆里一只。当时正是饥饿年代 ,农 民
诗歌的最佳表现 ,既然是最佳表现,那就要尊重诗歌的艺术 吃 “瓜菜代”.他们一家老小也吃。农民忍饥挨饿,他们也跟着
规律,在意象、语言等方面狠下工夫,做到灵动而不呆板 ,升华 忍饥挨饿 。
而有根基 .美丽而不虚浮。 王书怀不仅是特例。他还是作家 “深入生活”的一个范例。
我们要有大视野,要吸纳人类所有的诗歌智慧 ,以补充我 根据组织安排 .王书怀在宝 山公社任党委副书记 ,白天他和农
们 自己的不足。现在强调学者型作家。我很赞同。当然并不是 民一样下地种铲趟。晚上还要参加一些会议。1963年 5月,他
所有的学者都能成为作家,但一个真正的作家一定是一个学 调到绥化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虽然身份不同了,他仍坚持在
者。这也是持续而高质量写作的必然要求。当然要警惕以知 宝山公社战胜大队和新华公社五一大队蹲点包队。参加各种
识代替诗歌的倾向。警惕故作高深的诗歌幼稚病。在诗歌的 生产活动。上了年纪的宝山老乡都记得,他爱吃小葱蘸大酱,
生活化方面 .还应很好地 向王书怀学习。 习惯撕块纸把烟卷好。蹲在地上边抽边和你说话;常年穿家做
诗人一生尝到了太多的苦辣 。这里有他情愿的 ,有他不情 的布鞋,冬天也穿大轨鞋头 ;有时行李一捆就下到大队,不管
愿的。不管怎样 ,他的歌唱依然有甜美的调子。这是多么强烈 在谁家吃派饭 。抱孩子挑水做饭什么都伸手干。大伙就说他不
的对比,我们感叹他的遭遇 ,我们感念他诗歌的美好。生活中 像诗人 ,倒更像农 民。有一年秋天 ,他和农民一起修水塘,船被
有许多苦辣在等待着我们 ,我们能否把美好呈现给那些需要 风浪打翻,他掉进 了水里,农民救了他,劝他休息,他却一直坚
美好 的人?那原野上 的豆麦 ,那高天上 的云雀,那流淌的河水 , 持在工地 (张爱玲.黑土诗人王书怀明.北方文学,2003(12).)。
那带露的青草……那是怎样的生的美好 .期待我们诗歌之笔 有 了丰厚的生活积累。诗人迎来 了 自己的丰收季节 ,l960
的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