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VIP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右图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古籍《考经纬》说: “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重农抑商C.以农立国 D.以民为本社稷坛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 ③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④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宋代的商业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名称 A.《坊墙倒塌以后》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落后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文学科的增设 D.大家子弟的谨慎 “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对于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商业资本未发展为近代资本   B.正确地分析了张謇失败的根本原因 C.张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   D.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下表1为1947年—1952年我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对照表 该表最能体现 A. 战争客观上带动重工业的发展 B. 我国基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社会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 D.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服饰变化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清末民国初年的旗袍;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新中国建立初列宁装;文革时期的军装;当今是时装流行。服饰的变化 A.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