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对乐府古辞的继承与演变——以《薤露行》为例.pdfVIP

三曹诗对乐府古辞的继承与演变——以《薤露行》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曹诗对乐府古辞的继承与演变——以《薤露行》为例.pdf

第25卷第 6期 阿 方净阮学 (社会科学版) Vo1.25NO.6 2009年 12月 JournalofHebeiNorth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Dec.2009 三曹诗对 乐府 古辞 的继承 与演变 — — 以 《薤露行》为例 崔 建 荣 (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曹操 、曹植虽仍沿用乐府 旧题进行创作 ,但又对旧题进行 了不拘一格的改造 。以 《薤露行》为例 ,可看 出曹 操和曹植 的乐府诗继承 了古辞的 “悲情”和 “朝露”之感 。但在题材与叙述视角上均有所演进 ,在题材方面 :古辞的丧 歌 ,曹操用其写时事 ,曹植用其抒发 己怀 ;在叙述视角方面 :古辞重在吟咏他人之事,曹操除了着重吟咏他人之事外, 参入 了个人强烈的感情色彩 ,到了曹植就表现为着重抒发 自我的理想与情感 了。 关键词 :曹操 ;曹植 ;《薤露行》;题材 ;叙述视角;继承与演变 中图分类号 :I206.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951(2009)06—0022—03 曹操、曹植的诗作都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又不拘泥 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曾经拥有的美好就如同梦幻,不 于乐府民歌,且对其改造不拘一格。郭茂倩 乐《府诗集》目录 知是否真的曾经拥有,不知是否真的曾经美好。 “薤上露, 写 “薤露四首:古辞、魏武帝、曹植、晋张俊,属相和歌 何易唏”道出了生命的短暂,更道出了生命的飘忽与不可 辞”_llj(”。下面就以曹操、曹植的三首 《薤露行》为例,来分 捉摸,“露”的美好却转瞬即逝感触了人的心灵,引发了人 析两者对古辞 薤《露行》的继承与演变。 的感慨,触动了人们对生命易失的悲情,“露”这一意象,正 好为歌者悲叹曾美好的却极易消失的生命提供了一个载体, 一 、 古辞 薤《露》,一首吟咏他人的丧歌 也正好切合了士人对于生命的感受。于是,“露”与人便有了 据晋 ·崔豹 《古今注》1(瑚∞可知,古辞 薤《露》、《蒿里》 一 种联系。“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Ⅲ5]1( , 其题材为“丧歌”,本为一首,是田横门人伤悼 自杀的田横,为 “生”的美好,与 “生命”的易失,纠结在王公贵族的心 他作的悲歌,言生命奄忽就像朝露,也言人死无论贵贱都要 中,无法释怀。尤其到了东汉,由于战争、瘟疫等种种原 归于蒿里。到汉武帝时,李延年将其分为两首,薤《露》送王 因,生命脆弱更如蝼蚁,人们更意识到了生命的奄忽,当 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但其题材仍为丧歌,用于送 然,还有汉统一后,文化和精神上受到楚歌 “悲情”风格 殡场合。其辞为: 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士人,生命如 “露” 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还复滋,人死 的悲情无论在何时何地总会扑面而来,纠缠着人们的心。 一 去何时归。 如,武帝 《秋风辞》所写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何兮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 奈老何”_6j( , 古《诗十九首》中写 “人生寄一世,奄忽 促?今乃不得少踯躅o[3~(Pl13) 若飚尘”[7]( 。因此,到了东汉, 《薤露行》的演唱范围 “薤上露”顾名思义,是指 “草上的露珠”。 “露”,其 有所拓展,已不专为哀悼某个人而用,在丧殡、宴飨、婚 自身兼具美好而又易失这个矛盾的特性,让人想起了 “生 嫁,凡是在体现时间流逝,生命易失的场合,都要奏 薤《 命”与 “死亡”。 “生命”是鲜活的,但 “死亡”是不择 露行》,以抒发扑面而来的悲情,这在 《后汉书 ·

文档评论(0)

kitty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