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分析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辅行诀 “辅行诀”一卷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3月法国中亚探险队闯入敦煌,对藏经洞疯狂劫掠。据传守洞道士王圆籙装箱时,暗藏《辅行诀》,1918年售予河北省威县张渥南,世袭珍藏,递传至其孙张大昌。 关于张大昌 张大昌先生家中藏书,上起轩岐仲景,下至宋清,诸家医籍无所不有。先生自幼天资敏悟,好学深思,家藏诸书无不遍览。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古经方背诵纯熟,运用自如。先生临床四十余年,应用仲景、弘景之方,得心应手,疗效卓著。对疑难杂症,如再障、乳腺癌、胃脘痈、颈椎病、骨质增生症及妇科杂症,疗效更为奇特,方圆百里享有盛誉。 关于辅行诀 漫长的医疗实践和不懈的医学理论研究,使张大昌对其家传珍籍《辅行诀》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感到当今医家之处方 “一方用药多致数十味,性能主次不分,炮制多属奇离”之时弊,非弘扬经方用药法则不能纠之,从而萌生了将《辅行诀》献给国家,以利后学,挽救时弊的志愿。1965年,他首次把《辅行诀》寄送中研,引起著名中医文献学家王雪苔、马继兴先生高度关注,随后《辅行诀》收录于1988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敦煌古医籍考释》。 关于陶弘景 关于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关于陶弘景 代表作《本草经集注》,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弘景 《南史》陶弘景本传云:“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着帝代年历”,“所着《学苑》百卷、《孝经》《论语》集注、《帝代年历》、《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及《玉匮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密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 学习辅行诀的现实意义 《辅行诀》记载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其时上距汉代未远,故所引录当时所见“经方”之文,多系北宋以后学者与医籍所未能得见者,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汉晋许多名医都看到过《汤液经法》,陶弘景从《汤液经法》中检录60首,记录于《辅行诀》中,张仲景主要依此撰写《伤寒杂病论》。《辅行诀》中许多方剂和其适应证都可以在《伤寒杂病论》中找到相应的方剂和适应证。”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疏疏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善瘛1,节时肿。取之行间2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中,取耳间青脉3以去其瘛。 注:1.中医指手脚痉挛,因歪眼斜的症状。亦称“抽风”。2.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3.《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枳实 《神农本草经》其言“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芍药 《神农本草经》中的芍药只有一种。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统称为芍药。近代呢,白芍跟赤芍是两种东西,是两种药物,他们科属也不一样,本经的芍药主要讲白芍。 “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生姜 《神农本草经》:“生姜,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甘草(炙)、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甘草 《神龙本草经》: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汤液本草》记述“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 黄芩 《神农本草经》之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大黄 《神农本草经》之大黄味苦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