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论养生1.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3-18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单纯的专科医疗保健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专科,以其医疗保健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方便等特点,将成为理想的初级保健模式。 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是医学的目的之一,生命的本质是物质过程的自我组织性和调节能力。 人的生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①自我的整体保持稳态; ②对环境的适应。 两者兼备则为健康,不具备则为衰弱或有病。 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更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 新兴的全科医学由原来以对抗疾病为目的的医学转向以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为目的的医学,为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终生的健康维护,其内容不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预防、健康教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等内容。 中医学、中医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 中医学、中医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就是将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思想和方法融为一体,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方位地认识生命和健康,以人为根本,以健康为目标,将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放在生命医学研究的重点地位,充分发挥两大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框架,促进中医全科医学的预防保健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第一节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和 养生方法 一、治未病理论 二、养生的方法 一、治未病理论 (一)治未病理论的渊源 (二)治未病理论的形成 (三)治未病理论的发展 (一)治未病理论的渊源 远古时期:人类懂得创造简单工具,寻觅、猎取食物以充饥;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存火种,以照明、御寒、熟食。尤其是火种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夏商时代: 河南安阳的殷王墓中,出土了壶、盂、勺、头梳等盥洗用具。 《周礼》、《仪礼》、《诗经》、《左传》、《管子》等书籍记载饮食卫生,消除病害,疏通水渠,改善居住环境,乃至预防狂犬病等内容。都可说明是早期人类适应自然、保养生命的养生实践和总结。 (二)治未病理论的形成 《黄帝内经》的成书,将各家经验融会贯通,并使之与中医理论浑然一体,不仅赋予了中医特色,而且为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确立疾病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黄帝内经》以有关预防疾病理论的内容,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问遗篇·刺法论》记载“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描述预防疫病传染的史料。 2.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而我们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 3.倡导以健身运动防病 早在氏族社会至战国、秦汉之际,各种健身术就早已受到人们重视,人们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健身防病。 《素问·异法方宜论》有“导引按蹺”,提出了动以养形的原则和方法。 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4.注重以道德修身养性 老子:“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重视保养先后天之精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了人体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具有防病抗衰的重要意义。 《内经》也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重视保养先后天之精气的“治未病”理论。 (三)治未病理论的发展 唐代孙思邈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 朱丹溪对《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以专著进行阐发,所创“阳有余阴不足论”,所著“色欲箴”,注意体质因素,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里,归纳了一些对人有延年益寿功效的中药。 俞嘉言对仲景治未病思想深知其意,他在《医门法律》中记载了人参补气汤预防外风侵入。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四)治未病理论的内容 1.天人合一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灵枢·本神》 “天人合一”的理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地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之道则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阳气”是长养之气,“阴气”则是藏蕴之气。 (四)治未病理论的内容 2.调整阴阳 要经常检查自己体内有无偏盛偏衰的表现,采取阴阳“以平为期”的措施和方法,使人体阴阳协调平衡,达到健康状态。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上古天真论》 eg:阐述阴阳的关系。李可老中医案例。 (四)治未病理论的内容 3.调养神明 “静养灵根气养神。” ——《太极拳论》 “静养灵根”就是得安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