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 献 检 索 报 告
20 12 -20 13 第 二 学期
课题名称:左氧氟沙星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班级:化学化工系化工制药
姓名:李探
学号:1009321053
20 12 年 5 月 29 日
一、课题分析
左氧氟沙星属于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左氧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液中分布广泛,抗菌谱广,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的常见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甚至对临床中常见的一些耐药菌,如青霉素中介/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ISP/PRSP),产红霉素钝化酶的肺炎链球菌,以及产TEM-1型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也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因此是治疗CAP和AECB适宜选用的药物。迄今为止,中国人群中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参数主要来自健康志愿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药代资料尚属空白。健康志愿者的基线情况相仿,药代参数的个体间差异小,而感染人群中,年龄、体重和肌酐清除率等病理生理状况复杂,因此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参数并不能很好反应感染人群中的实际情况。
二、背景知识
菌药物的体内、体外研究均提示,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均会对细菌的杀灭作用造成影响。优化给药剂量需要综合考虑抗菌药物在体内的药代过程,以及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药效学特性。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着重阐述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细菌的杀灭特性,着重阐述抗菌药物和细菌的相互作用。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个好的治疗方案不仅能达到良好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而且给药安全。但是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一个固定的给药方案作为治疗目标人群的初始给药方案时,有时会因为剂量不足而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有时则会因为体内的药物暴露水平过高,发生与药物暴露水平相关的不良反应。造成固定给药方案在不同个体中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人群中药代参数受到患者基线状况和不同病理状态的影响,因此药代参数存在个体间差异;其次,药物对某一类病原菌的MICs呈现一定的分布,药物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不同,即药效学方面的差异。
四、检索式的构造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0)
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121)
节点文献
同被引文献(0)
引证文献(0)
二级引证文献(0)
1
1977
1
1980
1
1981
1
1987
1
1996
1
2001
1
2006
1
2007
0
2008
五、主要检索数据库或网站
Springer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六、相关文献(不同类型,如:期刊、专利、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来源: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lenum Publishers
题目: Bioequivalenc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Compartmental Modeling Compared to the Noncompartmental Approach
作者: (1) Helen S. Pentikis(2) James D. Henderson(3) Nhan L. Tran(4) Thomas M. Ludden
摘要:
Abstract: Purpos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use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al and population compartmental methods for bioequivalence determin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ir utility as adjuncts to the current methods used for bioequivalence assessment. Methods. Data from three bioequivalence studies of chlorthalidone were analyzed with PCNONLIN using individual compartmental modeling and NONMEM for population analyses.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raditional noncompartmental or SHAM (slopes, heights, areas, and mom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