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九下《愚公移山》学案.doc
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26——27课时 班级 姓名
21、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3、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泾( )涘( )渚( )殆( )弗( )
2、词语
(1)通假字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
东面而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轻伯夷之义
少仲尼之闻
以天下之美
3、句子
(1)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2)翻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作者
庄子名周, 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研读课文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
读了这篇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体验活动
朗读课文删节部分,体会其中比喻的含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六、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泾流( ) 渚崖( ) 仲尼( ) 伯夷( )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
A、不见水端 端:尽头。
B、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
C、望洋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