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word教案.doc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知道宋朝建立后处于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知道宋太祖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知道宋朝完善科举考试的具体措施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宋朝科举取士和西欧到17世纪以后才采取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选官制度上领先地位,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
重点: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完善
难点:文官体制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问:唐朝是如何灭亡的?
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陈桥兵变陈桥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禁军将领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
问题:宋朝疆域与唐朝有什么不同?
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统一国家的重建,但观察宋初疆域图,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与汉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文官体制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它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
于是宋太祖招赵普议论。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战斗不止,不知原因何在?我要使国家长久,有什么办法吗?”赵普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由于方镇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别的奇巧,只有夺他们的权,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说:“你不用再说下去,我已经懂了。”
问题:宋太祖创设的文官体制的原因、方式、内容和影响?
1、创设的原因: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事件重演。
2、创设的方式:杯酒释兵权
3、创立的内容:
(1)、军事上:
A、以文制武,防止武将篡权
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权力。
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主要是指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三衙互相牵制,改变过去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的局面。三衙虽有统兵权,但军队调遣之权由枢密院执掌,三衙枢密院又相互制约,兵权最终集中于皇帝手中。
B、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防止藩镇割据
中央设禁军(精兵),地方设厢军和乡兵(老弱)
C、采取更戍法:轮流换防,以防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禁军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将官所统无常兵,使将兵互不熟悉。以防止将领分裂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
(2)、政治上: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止武将专权
A、构建文官政府(士大夫为主体)
a排除开国功臣及其后代进入统治集团
b通过科举制度大量提拔文人担当官职
B、官、职、差遣分离制
中央重要官员以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而且是文官为正职,武官为副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官名指表示品级的高低和相应的俸禄,职是授予某些有名望官员的荣衔,官、职徒有虚名,带来冗官冗禄的弊病,只有差遣是实)
4、创立的影响:
问题讨论:文官体制的利与弊
(1)、积极方面(利):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
(2)、消极方面(弊):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积贫——指经济陷入困境;积弱——指军队缺乏战斗力。)
(三)、科举制的完善:文官体制的基础
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后,激起了广大知识分子读书求仕的热情。在唐朝的发展基础上,宋朝进一步完善,达到鼎盛时期。
插图《宋朝科举考试图》
问题:宋朝科举制在考试制度、考试规则和考试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1、考试制度的规范化: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皇帝亲临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2听力及录音文本.doc
- 2.3.3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doc
- 2.4.2 反函数.doc
- 2.5.4 指数.doc
- 2002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答案.doc
-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素质测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doc
- 2004年热点+共铸诚信.doc
- 2004年荆州市松滋历史中考系列模拟试题(四)(开卷).doc
- 2004年高考语文临考磨枪.doc
- 2004高考政治不定项专项训练(二).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康乾盛世(上)》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康乾盛世(下)》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word教案1.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明清对外贸易》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商朝与青铜文化》word教案1.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1.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灿烂的文学艺术》word教案.doc
-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word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