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语文版高二《〈论语〉选读》《诲人不倦》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2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3.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
文化内涵
1、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教者素养五方面内容;
2、重点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3、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深入分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其意义。
课时建议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 、课文总结
1、把全文归类:
教育作用(第1、2章)
教育对象(第3章)
教育内容(第4、7章)
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11章)
教师素养(第6、10、13、14、15章)
2、本章是论述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教学的态度和原则。孔子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倡启发式、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难点解析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讨论明确:
这两种说法,在孔子整个《论语》论述体系中,是不矛盾的。
对于前一段,《论语集注》中认为:“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又引用“程子”之论:“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对于后一段,《论语集注》说:“此承上章而言。人之气质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之所能移者。”又引“程子”之论:“人性本善,有不可移者,何也?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有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其质非必昏且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
这里,把“上知(智)”与“下愚”作为一种“气质”,即人的个性(不是本性),认为“下愚”是指那些自暴自弃的人,即自己不愿学习的人。这些人并不愚笨,相反“才力”有“过人”,如商朝纣王。因为不肯学善、向善,所以“不移”。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归纳几种对“上知”、“下愚”的不同观点:1、“《汉书·古今人表》:‘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则是以其品质言。”2、“孙星衍《问字堂集》说:‘上知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则是兼以其知识品质而言。”3、“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16·9),这里的‘上知’可能就是‘生而知之’的人。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可是当时的人却以为一定有,甚至孔子都曾否认地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7·20)”。
过去有种说法,说“上知”是指统治者,“下愚”指劳动人民,从而说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这是不确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强调对不同人因材施教,并无排斥下层人学习。
2、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讨论明确: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现实是“历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三、归纳整理
称谓是社交礼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对此尤其重视,什么时候称名,什么时候称字,什么时候称官职、地望,都有基本规则。主要决定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尊卑,以及第三方相对于对方的尊卑。试对《论语》称谓情况作简单归纳说明。
讨论明确:
孔子对弟子称名,在弟子前自称名。
弟子对孔子多称夫子,少数称字(仲尼不可毁也)
弟子在孔子前自称名,对其他弟子称字。
弟子相互之间称字,自称称名。
《论语》编纂者对孔子弟子通常称字,个别称子。
老师称呼学生,称其名,或称其字,表示教师或威严、或亲切,如孔子直呼“求(冉有)”、“点(曾皙)”等。
学生对老师称“子”(您),一般人也称“子”(如18·6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学案:唐宋散文选读《张中丞传后叙》.doc
- 2012高二语文:5.3《家里的灶头》课件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ppt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1(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1(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2(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2(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3(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3(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4(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4(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论语《敬鬼神而远之》.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论语《学以致其道》.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论语《沂水春风》.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祭十二郎文》.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墨池记》.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朋党论》.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游褒禅山记.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现代散文阅读《我的母亲》.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春联儿》.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教学实录:《跑警报》.doc
最近下载
- 三一SY235C9I2KS维护保养手册.pdf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陶瓷原料及配方基础.ppt VIP
-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课件.pptx VIP
-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docx VIP
- 2023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试卷(练习题库).docx VIP
- IEC 60840-2004 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中文).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混凝土混凝土.ppt VIP
- 沈萍微生物课件第3章b.ppt VIP
文档评论(0)